特別企畫 Feature
自己的老年自己設計,你準備好了嗎?
許多人都知道,再不到3年,台灣就將成為65歲以上人口超過20%的超高齡社會。但光知道這個數據是不夠的,如果你看到高齡人口變多,就認為這代表照顧負擔大、醫療需求高,那你只看到一半而已。
醫療和公衛的進步讓人類的平均餘命變長,台灣高齡權威陳亮恭醫師曾說:台灣光是短短70年,平均餘命就增加30歲,邁入人類有史以來首見的集體高齡化。而人類平均餘命的快速增加,打破了既有系統和架構的藩籬,使得許多設計顯得過時,例如退休制度;新科技的出現與應用,一方面突顯了原始設計的問題,但也揭露了很多設計當時想都沒想過的全新可能,讓變老這件事情變得十分有趣。
優化健康年限,在每個年紀都好好生活
談超高齡社會,不能只偏重老人變多的事實,而應該用人口結構轉變的整體思維來思考。今天出生在歐美等國家的孩童,幾乎都可以活到100 歲,百歲世代是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一個世代。
史丹福長壽中心主任卡斯坦森(Laura Carstensen)是此一領域的知名專家。她說,高齡社會的來臨,帶來了許多全新的機會,她也強調關於老年的學習不是年過半百以後的功課,反而要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思考設計。這就像打靶一樣,想要最後命中靶心,一定是前端的校準最重要,一點點微調就影響深遠,反之,等到子彈射出後才想要改變彈道,通常是花了很大的力氣也只是徒勞而已。
即將邁入第10年的史丹福設計競賽(design challenge),今年的題目是「Optimizing Health Span: Living Well at Every Age」。優化健康人生的年限,有兩個關鍵字:「好好生活」(living well)和「每個年紀」(every age),而不僅僅是「活著」和「老年」。卡斯坦森表示:「我們舉辦設計競賽,把變老這件看似複雜、負面、困難的事情,變成一件年輕人可以努力去做的事情。我們邀請全球青年學子透過自己的創意和雙手,嘗試去解構和理解關於長壽人生的各項挑戰。我們並不要他們提出完美的答案,因為關於老年所有的做法都還是work in progress但我們相信,競賽的目的會開啟想像、展開對話,促進更多元的討論,然後我們可以在創新、執行、討論、修正這樣的迴圈中,持續前進。」
文字|楊寧茵
第349期 / 2022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