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專題 Focus

    我創作,以另一種聲音……

  • 《自私的巨人》故事從巨人封閉的內心到花園重現生機,以偶的細膩與舞台視覺的轉換,引導觀眾進入童話中的生命寓言。
    戲劇(曲)

    讓孩子在偶戲中親近客語 《自私的巨人》溫馨上演

  • 第一世由許亞芬(右)飾演萬杞梁,張孟逸(左)飾演孟姜女。圖為《愛。相隨?》粉絲見面會現場。
    戲曲

    《愛。相隨?》 重現「愛」的多種可能

  • 《從指尖開始》
    舞蹈

    讓身體釋放歷史的記憶 《從指尖開始》用技術包裹童趣

表演正在表演的姿態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青年返鄉豐田文藝季

相關文章 1 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座標:花蓮

    阿嬤以為他是蓋房子的→→陶維均:「你很難把人分類」

    2019年陶維均移居花蓮,戲劇系畢業、從事藝文採訪工作多年,經常有人問他到花蓮要做什麼?他說:「我在花蓮,如果有阿嬤問我是做什麼的,我回答『做劇場』,他會以為我是蓋房子的。」陶維均說少有職業是以場域來給自己命名的,「籃球員不會說自己是球場人、在工廠做事可能會說自己是做工的人。我本來想不透,怎麼很多人都會用『劇場』來稱呼自己?」 然而來到花蓮以後,這個問題似乎慢慢找到答案。「我想是因為劇場定義的範疇很廣泛,而我可以秉持劇場交給我的事情、去做很多事情。」陶維均說,那些事情例如Podcast節目策劃、開發藝文APP、於在地策劃「豐田文藝季」,他過去所學的、或者移居此地以後才接觸的新事物,皆可融會貫通。他說此刻自己不再介意自身的「職稱」,而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你可以說我是在做社區營造、或者是體驗設計者,如果有地方的長輩問我是做什麼的,我就說我是來當志工。」

    文字|郝妮爾
    第351期 / 2023年0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