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
-
雕蟲演技
買到戲劇書,跟買到名牌包一樣興奮
既然是沙漠,當然容易飢渴。在香港找不到合心的演技書籍,於是向外求之。(編按) 某年,大概是從學院畢業後不久,人生第一次去美加旅遊,除了探看朋友,吃喝玩樂,當然要到劇場觀摩,像劉姥姥入大觀園,事事皆感新奇。真羨慕那些能留洋放學的學子,可以長期沉浸在那種藝術氛圍之中,不像我這塊久旱的海綿,要在短短10天的旅程中,把水吸滿,回來再慢慢消化。 別人用力玩,我用力找書 在那旅程中,對於我最為重要的,當然是到處搜尋秘籍,不斷請求朋友帶我去逛書店。他們雖然沒說什麼,但從表情上,我總是看出他們内心的疑惑,旅人一般都是吃喝玩樂,購物呀,風景呀,迪士尼樂園呀,酒吧呀哪有人天天跑書店的? 他們哪知道我內心的興奮和焦急?以我當時的經濟能力,哪能每年跑一趟紐約、倫敦?這可能是我唯一尋覓如來神掌秘笈的機會哦! 於是,有的沒的什麼都買,以當年不怎麼樣的英語水平,鑑定著作的質素,現在回看,命中率有百分之九十之高,可能根本是人家的出版有一定水準罷。 當時購買戲劇書的興奮心情,堪比女士們買名牌包包的高潮。大師的理論,中小學教科,普及入門,聲音及台詞訓練,形體和即興,劇場遊戲,當然,最重要是找到傳說中的方法演技。林林總總,滿目繁花。朋友看著我,又是滿臉的疑惑。 相比於我在香港所買到的,其中最寶貴的是全套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嚴格說來,也不是在香港出售,而是托母親的內地好友,在大陸內部訂購。我到現在還是想不明白,為什麼那麼秘密呢?只能內部發售,托關係才能購買,到底是覺得演技危險呢?還是大眾對演技沒有興趣,所以沒有市場需要?或是認為演技這種技藝應管控在專業範圍內,難道它真的是如來神掌?反正到現在為止,這套史氏體系全集,還是從未見過在市面發售,連內地都沒有,我擁有的,已是寶藏,真正的秘笈。 除了這套史氏體系全集,在香港只能偶然找到零散的演技書,最出色的要數胡因夢翻譯的《尊重表演藝術》了。不是說其他的翻譯質素不高,而是一般都偏向理論,例如史氏的《我的藝術生活》,近似藝術自傳式的描
-
雕蟲演技
我的「演技」從哪來
韓非說:「凡說之難,非在吾知之,有以說之之難也。」用於形容解說「演技」如何困難,同樣貼切。 論說「演技」之所以困難,在於其模糊性質,莫說一般人,我見過不少業界的演員和導演,很多對「演技」這概念,都只是認識個大概。 演技這種技藝,之所以不能被漢語世界普及認知,我以為和書籍出版及教育未曾推廣有關。台灣的情況我當然不能代言,亦非研究這方面的專家,但從多年蒐集中港台三地演技及戲劇書籍的愛好來說,大概也有資格說三道四。 像「如來神掌」般神秘的「方法演技」 上世紀80年代我入讀香港演藝學院,接觸正式的西方戲劇,主修演技。學院成立前我不太清楚香港的劇界如何訓練演員,更莫說台灣。大陸那邊因為近水樓台,聞說的還比較多一點。 香港演員的入貨來源大概來自幾個方向,一是內地,這從粵語片年代已是其來有自,我在學院時期更聞北京戲劇學院、電影學院的不少神話。老演員年輕演員一大堆:趙丹、英若誠、于是之、姜文、葛優、張豐毅、劉曉慶個個在我心中神一般的人物。說遠了,以上這些當然是用來供奉,香港這小小太平山哪能招徠這些仙人?當然,海大還是有漏網的魚,有一批移居香港的資深演員還是極有功力的。但坦白說,那些前輩的師承背景,我真的一無所知,只是從一些向他們請益的片言隻語間,得知他們對近代歐美的演技方法可能一無所知。 入讀演藝學院前,我先參加亞洲電視訓練班,傳說中的「方法演技」,對年輕無知的我簡直像「如來神掌」般神秘,但訓練班的老師們,從來沒有洩露些微天機,有天實在忍耐不住,偷偷向其中一位老師請教:「老師,什麼是方法演技?」那位老師是個和藹老人,聽完問題後頓了兩秒,然後慢慢回答說:「方法演技是一種運用方法的演技,這種演技是有方法的。」 我聽完後,也停頓了兩秒,然後幽幽地發出「哦」的一聲,心想,完了,我真的要上雪山訪尋名師了,於是,從那一刻起,我決心暫時放棄我的演藝事業,考入演藝學院。 <s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