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雪
-
戲曲
歷史的幽靈,女性的身影
在當代的新編歌仔戲作品中,以台灣歷史入戲的作品並不少見,尤其自2018年以來,臺灣戲曲藝術節每次的旗艦製作,更是「以戲曲訴說台灣故事」為核心進行創作。今年由劇場編導王友輝、秀琴歌劇團與阮劇團共同合作的《鳳凰變》,以明鄭家族的東寧王國為背景,講述一場發生於1681年的王室政變「東寧之變」。這場政變的結果,導致東寧王朝的覆滅,也影響了台灣的命運。 國姓爺與昭娘:纏繞歷史與劇中的幽靈 在長期本土化的追求與作用下,鄭成功及其家族所衍伸的人文軼事,經常被改編成戲劇作品。經由不同創作者對於歷史的詮釋與想像,引入不同族群的記憶與立場,早期「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神聖形象,逐漸打破單一的/漢民族的文化史觀,進而建構出貼近常民、多元的人物形象。《鳳凰變》的故事則是以鄭成功死後,鄭氏家族之間的鬩牆奪權為背景。 《鳳凰變》的切入點是由鄭成功的一道命令而展開。鄭經因與乳母昭娘私通生子(鄭克),鄭成功下令格殺董夫人(鄭經之母)和鄭經一家,董夫人依隨眾議,殺昭娘以代罪。若從整體敘事結構來看,在「序曲」演繹的這段情節,看似與日後東寧王國的發展並無直接關聯;然而,從未在劇中現身的鄭成功,透過一道命令,藉由來自廟堂與宗族的權力和束縛,讓所有人難逃活在「國姓爺」的陰影之下。鄭成功化作歷史的幽靈如影隨形,糾纏著鄭氏王朝裡的每一個人。 而開場就喪命的昭娘,在劇中也作一縷幽魂,伴隨著鄭氏家族來到台灣建立東寧王國昭娘的死,成為家族成員不願碰觸的傷痕與裂痕。在編導的安排下,昭娘魂以畫龍點睛的方式出場,在部分情感濃厚的場景中,成為觀眾深入鄭經父子內在心境與情感深處的引路者。更重要的是,昭娘作為人倫悲劇的犧牲者,也揭示家族的悲劇性係由人倫的衝突而展開,而《鳳凰變》中的所有角色人物,即在這兩個鬼魂的糾纏與伴隨之下,呈現出各自的無奈、掙扎與犧牲。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年度現象10
意外不意外!?積極傳承,尋找戲曲接班人
2023年的戲曲舞台上出現最著名的兩場「意外」。4月首演的臺灣戲曲中心旗艦製作《鳳凰變》於演出前夕公告,主演張秀琴因腹部手術,體力無法負荷,「鄭克臧」一角,調整由張秀琴演出第一場及終曲,餘由她的女兒張心怡擔綱。6月底,唐美雲歌仔戲團《臥龍:永遠的彼日》演出前的總彩,演員許秀年身體不適,原定角色改由曾玫萍飾演,並調整部分內容。好在的是,同年《鳳凰變》台南場,張秀琴重新站上舞台(因體力問題僅出演其中一天);《臥龍:永遠的彼日》的高雄場、台中場,許秀年也復原並順利演出。 這兩場意外,雖使人擔憂國寶演員的身體,卻也讓觀眾看到青年演員超乎預期的優異表現,不管是在前一天快速調整角色、熟記台詞等,或是轉換心境,支撐家族戲班的重要演出。 世代傳承與接班,與其說是喊了好幾年的口號,不如說是劇團與演員無論在私人因素、團隊支持、或是政府補助下,已持續進行多年的事情。近年也發生了幾個比較標誌性的收徒儀式,像是2021年「當代傳奇劇場」創辦人吳興國正式收徒朱柏澄,歌仔戲國寶演員王金櫻與小咪收徒米雪、郭員瑜、林芸丞等人,2023年則是「梅派傳人」魏海敏在吳興國等人的鼓舞下,正式收徒黃詩雅、黃若琳與陳允雯。收徒過程更強調「儀式」本身,因而成為某種宣示,讓更多人看到戲曲被延續的希望,也突顯傳統戲曲在教學、傳承等方面都必須「手把手」,並形成師父與學生間的特殊印記。
-
特別企畫 Feature
米雪 持續深造技藝 打造更精采的一人千面
米雪,是台灣頗具知名度的歌仔戲演員、導演與編劇。出身於歌仔戲世家(新協興歌劇團),後加入秀琴歌劇團,成為劇團的黃金三角之一。被譽為「編導才女」的她,成名甚早,粉絲無數,更是不可多得的生、旦、丑兼演的表演者,角色切換自如,表演豐滿且聲音充滿情感與彈性。可貴的是,不滿足於個人的技藝水準與知名度,於2021年正式拜師小咪及王金櫻兩位藝師,追求更深厚、更細膩的歌仔戲表演,並且開發自身更多元的演員面向,以歌仔戲傳承為己任,將個人表演、創作生涯推向另一個高峰。 注目焦點一: 秀琴歌劇團於2023年推出《鳳凰變》,不僅是臺灣戲曲中心該年度的旗艦製作,更是劇團自《安平追想曲》之後規格、編制最大的創作,藉由台灣歷史中的重要一頁,透過女性視角,重新以當代歌仔戲劇場的方式來詮釋歷史與文學,接合精緻藝術、大眾通俗的表現。米雪於其中擔綱「董太夫人」一角,充分詮釋出女人在時代洪流下的無奈與堅強、宏觀與自私,替鄭氏王朝的歷史提供另種陰性視角,突顯女性人物的重要性。 注目焦點二: 早已成名的米雪,近年拜小咪及王金櫻兩位藝師為師,並潛心修藝、兢兢業業、孜孜不倦,藉此打磨更為精緻、細膩的表演身段與唱腔詮釋。已有資歷的演員願意繼續進修,甚至是拜師,實屬不易,特別是在民戲、藝文場公演等演出活動塞滿行程的歌仔戲團隊裡,米雪更加體現她為追求更高技藝的渴求,以及實際作為,並已在她近期的演出裡看見更高一層的表演狀態。特別是她以王金櫻修編賣藥團歌仔冊的《油罈記》(2022),首度入圍第34屆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員獎」,可見她現階段成就再次被肯定的證明。 注目焦點三: 米雪在2023年的演出,除《鳳凰變》外,亦參與雞屎藤舞蹈劇場《他們的生活 In Sing-uh》、古路歌仔戲《白賊七》等演出,既展現她遊走於不同演出形式的能力,更呈現她擁有截然不同的行當、角色詮釋與魅力。米雪所參與的演出,不一定擔綱主角,卻往往可在出場時獲得注目,讓自己隨時都能夠成為整齣戲最耀眼的角色,並豐富作品的精采度。期待未來,米雪能在演出的打磨裡,繼續打造更豐滿、多元的「一人千面」。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你所不知道的米雪
關於米雪的才女之外
與米雪有較多接觸大概是在《血染情》的排練,彼時我當然不知道,她在歌仔戲的行當身分其實是多重的,個子雖嬌小,但是聲音嘹亮,可生、可旦、可丑,需要她時,就可以變身成功,氣場十足地一鳴驚人,更別說她穿起豔麗華服、抓起麥克風,轉瞬就可以化身亮眼秀場主持,流利如滾珠的台詞傾洩而出,顛覆她在歌仔戲舞台上已然多樣的形象。事實上,她在劇場的職務身分也是多重,能演能編也能導,我一度懷疑她是不是雙子、雙魚或是另類特別雙拼的星座,竟有如此多重可能性? 用餐時,不管是吃便當或者在餐廳,她都會拿出不鏽鋼筷子,使用完再悉心擦乾淨,沒有什麼特別的口號,就是老實地在生活裡感恩,一如她在排演場內外,彷彿多了幾雙眼睛和心思,一下子背背自己的台詞、唱腔,一下子練練自己的身段走位,一下子盯盯小朋友們的表現,一下子又看看「金太夫人」(註)是否乖乖,除了自己,她對身邊的至親朋友,沒少操過心,有時候或許顯得「雞婆雜唸」,但我想這就是米雪將人放入心的本色。 當她渴求突破自我時,即放下身段帶藝拜師,甚至義無反顧回到校園當學生,說起飛奔於不同校區教室上課的情境,她又變身靦腆小女生,一種努力在當下活出姿態的青春。 註:秀琴的愛犬Baby,年歲已高,眾人皆呵護有加。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你所不知道的米雪
梅花香自苦寒來
相識近二十秋,她總能一再翻新自己生命的里程,從不停歇,唯一不變的是那顆柔軟深情的心。 6歲登台演出,連戲台椅子都搆不著,她卻能把「老婆仔」演得唯妙唯肖,讓台下觀眾捧腹大笑。8、9歲歌仔戲傳統曲調【七字仔】、【都馬調】、【觀音得道】唱得有板有眼,十多歲跟著姊姊們出陣頭,她從不怯場,翻跟斗、倒立、下腰等基本功樣樣展現。她好強,總想圓滿自己,圓滿他人,但人生幾度秋涼,先是國小的學業沒能完成,父親給她的理由是「頂一代攏無栽培我,我為啥物愛栽培查某囝?」這讓她意識到唯有自己賺錢才能栽培自己,所以她努力賺錢,17歲離家成為歌手,賺進一棟又一棟的房子,又為情賠掉一棟又一棟。 現在的她一路從大學讀到研究所,不單是為了學歷,為了證明自己,而是她真的想學,所以她不缺課,在創作無數、悠遊於編導演之後,毅然卸下一切「包袱」,重新當個「藝生」。 她總習慣一肩扛起所有重擔,無論是對劇團,還是對家人,都是。但她也總「看破不說破」,留給人餘地,是生活的睿智,也是走過艱難之路後的寬容。 前幾年她視網膜剝離,動了兩次眼睛手術,醫生千叮嚀萬交代,得好好休養個半年一載,但她見劇團忙得不可開交,不到兩個月又勞動起來。日前問她眼睛可否復原,她淡淡地說一眼看不見了,聞者震驚,她反過來安慰,「人生睜一眼閉一眼不好嗎?」笑得淡然自在,但心海怎能不掀波瀾?可她對朋友總是那麼柔軟體貼,所有的剛強都用在對抗生活的艱難,這就是她,米雪。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你所不知道的米雪
我認識的「阿季」
米雪這個名字第一次躍進我的耳朵且代表一種意義,是我告知朋友自己將去報考成大研究所時,他說:「米雪也在那裡讀書,是個很認真的人。」我們熱切討論著,為什麼在南部已然闖出名號,也成為人師的資深演員會負笈就學?沒多久我便得到答案了。 那一天是我初次見到她,她坐在教室後方,很低調但表情很誠摯,不管老師如何跟同學介紹她,總是謙虛回應著:「沒有啦。」作為歌仔戲愛好者,我們很快就抱團了,第一天便被她拉出去吃飯,而且豪氣請了客。互相了解的過程中,我發現她真的是個非常好學的人,除在成大念書,同時還參加閩南嶼藝生的培訓課程。她說,在一個環境久了,就會想抽離、學點別的東西。我後來感覺,那是她太把歌仔戲放在心上了,儘管她說的抽離對她來說是休息,但還是不斷學習跟戲曲相關的知識。 她的行程總是很滿,但是從容的,在校園走起路來不緩不疾,課業繁重面臨劇場週時也不會有分身乏術的急促感。她還是有相當可愛的一面,比如偶爾遇上一些沒學過、不熟練的課程,就會看到她哭喪著臉用台語說:「壞了,我慘了。」如果跟她說,這次演出發揮得很好,她就會如獲至寶,開心地說:「真的嗎?我也覺得我有進步,我的臭奶呆被老師修正過來了。」 這就是米雪,低調、真誠,永遠對知識抱持著高度渴望,永遠在追求技藝的精進。走筆至此,我彷彿又看到我那位「阿季」(我對她的暱稱)抱著書,走進她的那部紅色小轎車,準備要前往下一個行程了。
-
少年往事
如牛拖著犁,在歌仔戲裡耕耘
張秀琴,是歌仔戲小生,是秀琴歌劇團的創團團長,是南部歌仔戲三大天王之一。從內、外台到電視歌仔戲,再到劇場演出,被形容是「扮相俊美、唱功渾厚、演技精湛」(註1)的她,總是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參與每次演出、演出每個角色,如綽號「阿牛」,像頭在歌仔戲裡耕耘的「牛」。 張秀琴笑說,有觀眾只記得她叫「阿牛」,說起「秀琴」還會不知道是誰。「阿牛」,跟了她一輩子,更成為秀琴歌劇團的團徽,而歌仔戲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