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學員(左起)王佩珊、章淳淳、廖武俊、許裕立、林釗輝。
    焦點專題 Focus

    音樂與傳承的火花——台灣青年音樂家在小澤征爾音樂塾的成長之旅

  • 波瓦(左三)與杜爾勒(右一)等「里約被壓迫者劇場中心」草創成員。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以藝術點燃人權之火

    記巴西劇場大師波瓦94歲冥誕與「316被壓迫者劇場日」
  • 現任小澤征爾音樂塾副塾長原田禎夫(中)與學生交流。
    焦點專題 Focus

    歌劇如何製作?小澤征爾音樂塾打造年輕音樂家的歌劇學習舞台

  • 《100 Keyboards》演出現場。
    巴黎

    兩大跨界藝術節初春登場 新秀輩出展現創作新勢力

香港artmate-五月號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再利用

相關文章 1 篇
  • 特別企畫 Feature X│∞

    循環經濟 讓物件不只有一次的生命

    小至便當店吃完即丟的竹筷、盒子、飲料杯,大至演出一結束就清運的佈景和道具,可以看到因應步調快速的社會而追求的便利性,多數物品只有一次性的生命週期,也是工業革命發展到今天,大家看待物品最習慣的方式。這樣只有「一次性」被使用的產品又稱為「線性經濟」,物品的生命週期以「資源開採產品製成使用廢物丟棄」的路線流動,是一種不斷消耗地球原有資源,大量複製生產,最後造成巨大浪費的單線思考。 進入工業時代後全球人口急速增長,大量生產無法再生的線性經濟產物,造成地球生態陷入不可逆的毀損狀態。為了改變這些產物對地球的消耗,少數學者早在 1990 年就提出(註1)「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下圖)的概念,打破線性經濟的生命週期,將每個製作環節納入能更能循環利用物品的思維,將線性經濟最後的「廢棄丟棄」變成「再生資源」,採用的生命週期變成「資源開採產品製成使用再生資源」,舉例來說:竹筷和紙盒就是線性經濟產物,吃完便當後就隨之丟棄,而環保餐具就是循環經濟產物,它們能夠在下一次用餐時再被重複使用。

    文字|袁浩程
    第356期 / 2023年1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