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至右:福岡市民會館、熊本縣立劇場、防府市公會堂。(福岡市民會館、熊本縣立劇場、防府市公會堂 提供)
焦點專題 Focus 從台北出發:TSO亞洲巡演的五重樂章 音樂家的聲音日記(一)日本篇

聲響之旅:北市交日韓巡演音樂廳體驗

巡演對音樂家而言,不僅是技術的磨練,更是對整體默契與臨場應變的重大考驗。各地音樂廳在空間結構與殘響條件上的差異,往往深刻影響音樂的層次與呈現。指揮殷巴爾會依據場館的音響特性,細緻調整演奏細節,並透過彩排掌握廳內的聲音回饋。團員們也必須保持高度敏銳,在短時間內靈活調整速度與力度,以維持聲部間的平衡,讓每一場演出都臻於完美。

以下將介紹此次巡演所造訪的音樂廳,並依演出順序收錄TSO音樂家分享對音樂廳的的個人感受。期望隨著這些文字與照片,帶您一同展開一場紙上的音樂旅程。

巡演對音樂家而言,不僅是技術的磨練,更是對整體默契與臨場應變的重大考驗。各地音樂廳在空間結構與殘響條件上的差異,往往深刻影響音樂的層次與呈現。指揮殷巴爾會依據場館的音響特性,細緻調整演奏細節,並透過彩排掌握廳內的聲音回饋。團員們也必須保持高度敏銳,在短時間內靈活調整速度與力度,以維持聲部間的平衡,讓每一場演出都臻於完美。

以下將介紹此次巡演所造訪的音樂廳,並依演出順序收錄TSO音樂家分享對音樂廳的的個人感受。期望隨著這些文字與照片,帶您一同展開一場紙上的音樂旅程。

福岡市民會館 Fukuoka Civic Hall(Grand Hall)

原1963年落成,重建後的場館於2025 年 3 月 28 日開放使用。會館內設有3種類型的禮堂:可容納2000個座位、配備高品質音響系統的鞋盒式大表演廳;適合舉辦音樂會或演講會的可容納800個座位的中型表演廳;以及可容納150個座位(不固定座位)且用途多樣的小型會館。

張菁珊的聲音日記

-上台初體驗福岡市民會館音樂廳的音響,有別於迴音殘響大的音樂廳,感覺格外乾淨清爽。在簡潔俐落的舞台上,坐在會議樣式的椅子上,全團眾聲齊揚之際,微感意外地能很輕易地接收到清晰的各個聲部。

錯縱複雜的多線旋律及對位,變得錯落有致,行進間也不必互相較勁,或過多禮讓。沒有過多殘響的渲染,在節奏進行上,可以安心地精確執行出心裡裏的想法。不過,在音色和力度張力方面,就要確實地句句盡力去做了。

要呈現中提琴的豐厚韌度,感覺抖音和用弓,都拼命加了些馬力!我們那第四樂章的Adagieto最空靈飄呼的進場,也能少一分屏氣凝神,多一分自在泰然。(文字/張菁珊,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中提琴演奏家)

福岡市民會館外觀與內部。(福岡市民會館 提供)

熊本縣立劇場 Kumamoto Prefectural Theater(Concert Hall)

由日本早期現代主義建築的領導建築師前川邦夫設計,1982 年開幕。劇場有兩個各具特色的專用廳,分別是音樂廳和戲劇廳,作為推廣地方文化的基地設施,提供各種表演藝術演出。其中音樂廳具有大約 2 秒鐘的殘響,被聲學家選為 100 座最佳音樂廳之一。奧地利指揮家舒特納(Otmar Suitner)曾與 NHK 交響樂團於此演出,並讚賞「音響效果極佳」。

胡庭瑄的聲音日記

對於熊本音樂廳,我的感受是聲音都聽得很清楚、很乾淨。在舞台上演奏時,整個交響樂團的聲音不會太轟,反而是乾淨清楚的,再加上適當不過多的殘響,讓我覺得在舞台上演奏時的感受是舒服的。對我們演奏者而言,在舞台上能夠聽得清楚相當重要,聽得清楚各聲部之間的聲音,才能更容易演奏。基於不過多的殘響,我們不需要刻意放慢速度以避免聲音糊在一起。此外,我也能夠聽得清楚其他聲部的聲音,而且聲部之間的平衡也很平均。記得指揮在彩排的時候,曾說這裡的聲響(Acoustic)不錯。雖然後台不大,但舞台大小我覺得蠻適當的,不會感覺壓迫或局限。在日本的3個演出場地中,若要選出一個最喜歡的音樂廳,我會選擇這一個。(口述/胡庭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助理首席;文字/李秋玫)

熊本縣立劇場外觀與內部。(熊本縣立劇場 提供)

防府市音樂廳 Hofu Kokaido Sanyu Salvia Hall

原名「防府市公會堂」(Hofu Kokaido),1960 年由建築音響工學先驅——佐藤武夫設計落成,2018 年進行翻修,增加耐震度並改聲學環境,音樂廳可容納 1388 人。於 2020 年 10 月 3 日重新啟用,並於同年獲得日本設計促進協會優秀設計獎。2022 年與三友株式會社簽訂冠名合作,並將防府市花鼠尾草(Salvia)納入館名,改名為 Hofu Kokaido Sanyu Salvia Hall,期許成為市民喜愛及親近使用的公共場館。

陳建勛的聲音日記

防府市音樂廳的聲學在我個人評價中,是日本3個場地裡最優異的。

身為低音號演奏家,我覺得防府市音樂廳給我的聲音回饋是最直接又最自然的。而且我聽到自己演奏出的聲音傳回來是最清楚、最貼近我想要聽到的聲音。無論我做大聲或小聲的演奏,聲音都跟我心裡期待的很接近。我幾乎不需要做太多的調整,不用太刻意改變自己的吹奏方式。因此,以一個低音號演奏者的角度來看,我給防府市音樂廳最高分。

儘管防府市音樂廳在規模上是日本3個廳中最小的,且舞台感覺起來距離很近,但它依然能夠傳導出有彈性、乾淨 的聲音。音響上聽起來是小而美、乾乾淨淨的。在結構上,我認為音樂廳跟台北中山堂的舞台有點像,但是聲響效果卻比較優質。為此我還曾懷疑,是否因為日本的緯度、空氣、建築材質等不同,使得防府的聲音不像台北中山堂那樣感覺是「硬邦邦」,而是帶有彈性。(口述/陳建勛,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低音號演奏家;文字/李秋玫)

防府市公會堂外觀與內部。(防府市公會堂 提供)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11/26 ~ 2026/02/26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