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漚 少年 àu siàu-liân》是用身體與聲音共構的腦內劇場,由五位風格獨具的新生代舞者與音樂家,在限制中尋找自由、在未知中練習冒險。
    舞蹈

    沉潛才會出味 《漚 少年 àu siàu-liân》以身體書寫時間詩篇

  • 台灣場螢幕,攝於開演前。
    回想與回響 Echo

    技術驅動的表演革新與文化重組

    關於《今昔饗宴千本櫻 萬博版》
  • 北京國家典籍博物館的《永樂長思》。
    上海

    當文物成「戲精」 「博物館戲劇」是解藥還是糖衣?

  •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演出劇照。
    焦點專題 Focus

    用14年的時間,學會一個擁抱的方法:金士傑與卜學亮在《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靈魂交會(下)

成功的定義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Lisette Oropesa

相關文章 1 篇
  • 音樂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絃樂團

    紐約美聲首度訪台 亞尼克.聶澤-賽金揮灑經典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The Metropolitan Opera)創立於1883年,管絃樂團也同時成立,因此在歌劇及音樂會領域雙雙都有燦爛的過往。諸多知名人物都曾在此寫下歷史,如作曲家馬勒於1908年的合作,是他離歐赴美的重要里程碑,而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作曲家之一的托斯卡尼尼在1913年也以擔任該團指揮在美國首次亮相。當然,前任音樂總監列汶(James Levine)也功不可沒,樂團在他的打磨下顯得燦爛輝煌。而在亞尼克.聶澤-賽金(Yannick Nzet-Sguin)接任音樂總監後,樂團更是走出新世紀,今年6月,樂團在卡內基音樂廳結束演出後,將由聶澤-賽金領軍,攜手抒情花腔女高音莉賽特.奧羅佩薩(Lisette Oropesa),首度跨海來到亞洲。經過韓國、日本兩站,最終站將來到台灣,獻上樂團固有的經典之聲。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絃樂團(The MET Orchestra)不僅是紐約耀眼的招牌,更是全球公認的頂尖樂團之一。早年經過戰火摧殘,後搬遷至林肯中心,至今於卡內基音樂廳定期演出已逾30年。樂團時而伴隨歌劇演出隱身於樂池中,時而躍升於舞台展現實力,是為世界上最卓越、也是最繁忙的樂團之一。

    文字|李秋玫
    官網限定報導  2024/05/29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