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從指揮星光到彼得.布魯克
星光幫的熱潮延燒至今不退,相關報導不僅入選年度十大發燒新聞頭條,星光幫成員也一夕之間從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瞬間爆紅,成了僅次於「台灣之光」王建民的年度十大發燒新聞人物。流行樂界有星光幫,古典音樂的指揮也有星光幫,誰最有潛力成為下一個賽門.拉圖?誰是小澤征爾的接班人?誰又是楊頌斯第二?誰是接下繼馬捷爾之後,下一任的紐約愛樂音樂總監呢?開春之後,台灣古典音樂界緊接的盛事,便是紐約愛樂及倫敦愛樂兩大天團相繼來訪,趁此之際,本刊特別為讀者規劃「指揮星光幫」專題,讓來自媒體、樂界、學界、產業圈的各派人馬,從多位您或許還十分陌生的新銳指揮中,預言誰將是樂團指揮的明日之星。
同樣的,除了古典樂界的指揮星光閃耀奪目之外,在劇場界,則是有另一位重量級的大師彼得.布魯克的作品,在陽光劇團的鐵娘子莫努虛金之後,將首度造訪台灣。創作基地同樣落腳在法國的兩人,乍看之下有許多有趣的對比,兩人同樣強調創造性、講想像力、即興的重要;也都擁有一批來自不同文化的演員;甚至,也同樣主張道具、佈景、燈光、服裝、音效、化妝等的設計應與排戲同時進行。然而布魯克的劇場理念與實踐之起點,是集中於空間與表演的簡約純粹美學,莫努虛金卻著重於東方形式的模擬、研究與再創。雖然兩人都「經過」東方美學的洗禮,但莫努虛金帶給觀眾的是視聽的饗宴、震撼及精準的混合性劇場美感,布魯克則力顯素樸深刻的質地與力量。
彼得.布魯克自十八歲起導演生涯,創作軌跡橫跨劇場、電影、論述,執導超過七十部不同風格形式、劇場語言的作品。但他卻從不以大師自居,不以強烈的美學自滿,反而不斷以空的舞台、變動的觀點、簡單的扮演、開放的即興,永無止盡的觸探導演、演員和觀眾當下交流所迸發的火花。並藉著探索不同的個體、不同文化的本質與溝通的可能,呈現出劇場藝術最真實也最富生命力的一面。
此外,對香港文化界影響頗深,可謂是當地劇場視野開拓者的「進念.廿面體」創辦人榮念曾,也是本期我們所關注的藝號人物。香港特約作者潘詩韻更是以「教父」來形容這位作品充滿思辯性的導演,由此可見,他對香港現代戲劇的貢獻。而在家鄉宜蘭羅東踏出第一個舞步,從芭蕾、中國古典舞到碧娜.鮑許的舞蹈劇場,一路在歐洲藝壇發光發熱的台灣編舞家林美虹,則將與我們分享她創作的心路歷程。當然,接下NSO藝術顧問暨首席客席指揮根特.赫比希也是我們不會錯過的焦點,本
文字|黎家齊
第182期 / 2008年0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