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裡的旋律
大腦不說謊,而且天生愛美:《戴珍珠耳環的女孩》有神奇魅力!
去年在台南奇美博物館的「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引起廣大共鳴,從文藝復興巨擘拉斐爾、荷蘭大師林布蘭到後印象派名家梵谷,50位大師、橫跨西洋藝術史400年的經典原作來台展覽,讓喜歡看畫的藝術愛好者大呼過癮。
「看到原作就是不一樣!」我身邊好多朋友數次重刷展覽,樂此不疲。運用現代高科技,透過高解析度數位檔和頂級微噴技術輸出,複製畫的品質愈來愈高,有時肉眼幾乎分辨不出是真跡還是複製,但,為什麼當繪畫原作近在眼前,觀看時就是有說不出的感動?
位在荷蘭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The Mauritshuis)因為收藏了畫家梅維爾(Johannes Vermeer)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成為許多藝術愛好者的朝聖之處;我也是其中一個,曾經不遠千里特地拜訪,為的就是一睹女孩的風采。《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畫作之一,永遠忘不了那個夏天午後,我站在這幅尺寸袖珍的名畫面前,心裡泛起一股悸動:綁著湛藍與豔黃頭巾的女孩朱唇微微張開,欲言又止,伴著那迷茫的回眸凝望,小巧的耳垂掛著珍珠耳環,閃著明亮的光這幅畫的複製品我已看過很多次,手邊也收藏了書籤、雨傘、馬克杯、托特包,但站在真跡面前,當我和女孩眼神交集的剎那,一瞬仿佛永恆。
大腦科學家想了解《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為何如此有魅力,他們也想比較當人們在美術館裡觀看真跡以及看複製品時,我們的腦袋裡到底發生什麼事,看真跡和看複製品時,大腦真的會有區別反應嗎?一系列的實驗結果十分有趣。
科學團隊首度用腦電圖(EGG)和磁振造影(MRI)來偵測腦神經活動與觀賞藝術品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表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有股魔力,讓人情不自禁地盯著她看,觀者會被一種特殊的神經系統現象所俘虜,研究人員稱之為「持續注意力迴圈」:站在畫作前,觀者的眼睛首先被女孩的目光吸引,然後注意力向下移動,抵達女孩的嘴,最後抵達珍珠,再回到她的眼睛,而且這個連成三角形的迴路會不斷循環。
研究人員指出,17世紀荷蘭黃金時期最傑出的畫家梅維爾是操控人類注意力的箇中好手,在《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幅作品中,梅維爾巧妙地創造讓注意力無限持續,並且一再重複這個注意力迴圈:《戴珍珠耳環的女孩》不僅吸引觀賞者的目光,還將人的注意力鑲入循環之中;如此的機制讓人不知不覺中花更多
文字|楊馥如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