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聽秋墳鬼唱詩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NSO「愛聽秋墳鬼唱詩:音樂鬼故事」
推薦「推廣型音樂會」的確很奇怪,不過這真的是一看節目名稱就引起我極大興趣的音樂會,然後再看看可能的曲目及演出者,更是令人想一聽究竟了。以鬼故事為 主題,多半需要幾分膽識,一來你並不曉得作曲家當初寫這些「鬧鬼音樂」是否有其特別用意,甚至怨念(像咱們東方傳統音樂,很多都有招魂的功能),會不會演 奏到一半突然出現譜上沒有的音樂,那可真嚇人。二來,若是選的這些鬼音樂本身沒那麼嚇人,那該要如何自圓其說呢?主講者焦元溥的導聆功力自是不在話下,而 他開出的希罕曲目及演出組合也足以擺平像我這樣重口味的傢伙,例如李斯特為鋼琴與朗誦所寫的鬼新郎傳說《蕾諾兒》,例如張艾嘉+嚴俊傑的組合,都頗令人興 奮。雖然鬼月早就過了,但誰曉得,鬼樂其實常常出現在你的CD唱盤裡!
-
音樂新訊
「愛聽秋墳鬼唱詩」 聆賞古典樂的「鬼腔鬼調」
鬼故事,總蘊含著人們無限的想像力,不但古今中外人人愛聽,在藝術中,也以各種不同的形式不斷表現著。為此,NSO音樂諮詢焦元溥特別以音樂與文學的連結,規劃一場以「鬼」為主題的講座音樂會,在農曆鬼月過後一起迎接西洋萬聖節。 作曲家如何以音樂詮釋鬼魅?焦元溥選了舒伯特的《魔王》、華格納的〈期限已到了〉選自《漂泊的荷蘭人》、伊撒意(E. Ysae)的《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及李斯特的《雷諾兒》共四首作品為例,將作曲家的手法抽出、彈奏與解說。如此一來,什麼樣的音階和調性代表陰暗?什麼音響、音程與旋律來代表魔鬼與地域?那種陰冷悲涼、不寒而慄的效果究竟如何表現?都將一一在音樂會中剖析。特別的是,為了讓觀眾貼切了解音樂與文字的巧妙交錯,焦元溥顧及音樂速度與押韻,選擇將《雷諾兒》的文字翻譯為中文,除了精雕細琢之外,更邀請了演員張艾嘉前來擔任本曲的朗誦角色。 雖然這場講座音樂會只是在演奏廳進行,但演出人員卻是「鑽石組合」,除了主講及朗誦之外,還有小提琴家李宜錦、男中音王凱蔚加上鋼琴家嚴俊傑。最不可思議的是,演出者對講座音樂會重視的程度讓他們竟提前兩個多月即開始排練。三百多人的小廳就像是個溫馨的小聚會,而沙龍形式的鬼故事更適合一同促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