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opia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大腦神經科學家解讀烏托邦
關於現實世界的恍惚
我正在日本四國遍路朝聖之旅,走到舊名為讚岐的香川縣,晚上吃了美味烏龍麵和當地有名的骨付烤雞腿後,心滿意足。走出下榻古民家客廳,偏僻的鄉下毫無光害,猛一抬頭,撞見夜空中滿天星斗。 遍路道上的心靈洗滌,對人生的思考伴隨而來,白天徒步當然讓我腳很酸,但卻一點也不感到累,因為身體的痠痛與精神上的滿足相比,不足掛齒,豐盛的晚餐更起了莫大的撫慰作用;微寒春天繁星點點的夜,附近的柑橘果樹有花香,也結實纍纍,四下滿布寧靜氣氛,被大自然和宇宙星辰包圍,眼耳鼻舌身意聯通,此時的我竟然有種不知身在何處的幻覺: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我忘情地大聲唱起披頭四的歌〈露西和鑽石在天上〉。 彷彿身體和心靈的結界被完全打開,我進入一種感官通透的神馳狀態,感到無比解脫、極致歡喜;我張開雙臂,和大地相擁,快樂得幾乎想跳舞。這種心流時刻,正像〈露西和鑽石在天上〉歌詞裡寫的,宛若搭著小舟在河裡順流而下,兩旁長滿橘子樹,一切的一切如此讓人目眩神迷,而我是那個眼睛如萬花筒的女孩,每日重複性極高的步行生活,卻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喜悅與自由。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大腦神經科學家解讀烏托邦
探索狂歡當下的自由
關於罕醉克斯的音樂,可見前文〈關於現實世界的恍惚〉所述,但關於他的過世,卻引來不少臆測,官方說法為「大量吸入巴比妥酸鹽中毒從而導致嘔吐物窒息」。巴比妥酸鹽(barbiturates)原本是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20世紀初被發展用來治療焦慮、抵抗失眠,也有治療癲癇的功效,之後如同大麻、LSD、搖頭丸等藥物,被當作致幻劑使用。吉他巨星舞台上出神入化的表現是進入心流的自然嗨,還是在後台嗑了藥? 英文單詞 ecstacy(狂喜)的希臘文字根有「從自身分離」,有點靈魂出竅的意思,心流大師契克森米哈伊描述這種極致快樂的狂喜狀態,出現在藝術創作者、運動員和音樂家處在一個平衡狀態當所面對挑戰帶來微微的焦慮,但能以嫻熟技巧應付的時刻全心沉浸,於是進入一種高度自由、失去時間的脫離感,好像一切在無意識卻也絕對專注下自然而然地發生,進入前所未有的狂喜狀態,人在靜定與流動的強大反差中合一。 不過,同樣的狀態也在致幻藥物使用者身上發現,不管是搖頭丸、LSD (麥角酸酰二乙胺,一種強烈的致幻劑)還是大麻,服用者進入狂喜瘋魔的狀態後,感官之間瞬間互相連通,聲音有了形狀與顏色,味道可以被看見,仿佛身在又甜又香軟的夢境,如披頭四的歌〈露西和鑽石在天上〉的部分歌詞所寫:「跟著她走到噴泉邊的小橋,在那裡騎搖搖馬的人吃著棉花糖派,走過高高的花叢時,每個人都在對你笑,報紙做的計程車出現在岸邊,等著載你離開,鑽進車子後,整個腦袋仿佛在雲端。」〈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歌名關鍵詞的首字母,正是 LSD。
-
特別企畫 Feature 胡士托音樂節、火人祭的烏托邦夢
從理想國到沙漠祭典——逃避現實的藝術與節慶想像
「烏托邦」一詞乃是翻譯,並非中文原創。16世紀英國作家、大法官湯瑪斯.摩爾(Sir Thomas More)憑空想像了一個制度完備、運作良善的海外孤島,並以希臘文「沒有」( ὐ )和「地方」(ό)造Utopia新詞,作為書名。中文取其音,譯為「烏托邦」,實在是神來之筆。 摩爾是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朝臣。君王如虎,心思難測,亨利八世最後以叛國罪論處摩爾,將之斬首。行刑前,摩爾只能請劊子手為他調整鬍鬚的位置,以免鬍鬚被利斧所損。摩爾精巧的腦袋有辦法構思出烏托邦,卻保不住自己的性命,只能救自己的鬍鬚,實在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