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
法國國會公布文化界性暴力調查 揭開藝術背後的瘡疤
4月初,法國國會公布針對文化產業性騷擾及侵害的調查報告,震撼全體藝文圈。舉凡法蘭西戲劇院、亞維儂藝術節、陽光劇團,這些聞名遐邇的文化機構都無法擺脫權勢性暴力的陰影,突顯出「#Metoo」絕非個別事件,而是根深柢固的病灶。
相濡以沫的暴力溫床?
整起國會調查起源於電影女演員戈德雷奇(Judith Godrche)的吹哨者控訴(註1),並擴延至影視、表演藝術、時尚、廣告等整體藝文產業。在長達6個月的調查中,國會共舉辦了85場聽證會,邀請共計350位業界人士展開長達118個小時的會談,最後於279頁的報告中列舉87項改革方案。調查報告指出,施暴者通常都是長輩、雇主或師長,善用權力行踰矩之實。受害者往往為了職涯發展忍氣吞聲,反而再次承受凌辱與懲罰。而多半的見證者都選擇相互包庇,因為人脈是在藝文界的生存關鍵。調查會主席盧梭(Sandrine Rousseau)強調:「無論是性別歧視、性暴力、金援壓迫、身體暴力,整體藝文產業對施暴者都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藝術環境盲目地崇拜才華與天分,似乎為擁有權力的創作者尋找一切開脫的藉口,讓他們故技重施,並一再剝奪受害者的人性尊嚴。」(註2)
文字|王世偉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