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旗艦樂團布局新樂季 凝聚在地特色走向國際舞台
在亞洲,古典音樂的環境一直有著與歐陸不太一樣的風貌。幾十年來,亞洲早已成為音樂家巡演的重要安排,不同城市樂團雖常見交集的曲目與客席名單,如何展現獨到特色,無疑紮實反映了策劃與品牌策略的能力與心力。香港管弦樂團、NHK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與新加坡交響樂團這4個亞洲頂尖樂團,正各自處在即將翻開下一章的關鍵時期。其於2025╱26年樂季的節目設計,將宣告著他們各自將如何走出新的音樂個性,對樂迷與業內人士而言,均格外值得期待。 多元策展與品牌實力並重 亞洲樂團開啟新章 香港管弦樂團(簡稱港樂)邁入的第52個樂季,在迎接下個樂季上任的候任音樂總監貝托祺(Tarmo Peltokoski)之前,即為其安排了3個精采節目,樂季手冊封面亦以其為主體,並一如往昔,在手冊中為樂迷特別介紹了其中文譯名的字義,滿溢著眾人的期待。當然,社會不可能只投注對年輕指揮感到的驚豔與新鮮,而沒有質疑或考驗,這一切將在接下來的音樂會現場中,由所有觀眾與樂手共同見證。 貝托祺在3個節目中均安排了其恩師、也是今年港樂駐團作曲家沙隆年(Esa-Pekka Salonen)的作品,包括取材希臘神話雙子座中角色的《卡斯托》(Castor),另一場則指揮雙子中另一個角色的《波路克斯》(Pollux),以及沙隆年的小提琴協奏曲。首場除了前述作品外,將與鋼琴家郎朗合作葛利格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以及西貝流士以北歐神話英雄為本的《雷明凱能》組曲(Lemminkainen)。可說為樂迷再次隆重地作出了宛如自介的致意。4月與喬瑟芙維琪(Leila Josefowicz)演出的沙隆年小提琴協奏曲是作曲家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據沙隆年自述其為「試圖將擔任樂團音樂總監這些年的所學所感濃縮於此」的作品,作品中可見對聲響色彩的追求、節奏與結構的掌握,或是對管絃樂團演奏可能性的理解,均淋漓盡致。沙隆年曾表示這闋作品的誕生自2008年6月動筆至2009年3月止,恰好9個月,他認為這是「美麗的巧合」,是一個如同生命孕育般的過程,而這也是沙隆年對當時對前一段職業生涯的小結,與貝托祺在港樂新的開始對照,別具意義。而樂季的壓軸,則將帶來佛漢.威廉士(Vaughan Williams)的《海之交響曲》(A Sea Symphony),與女高音睿思(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