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洛纓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從「小公主」到「肖查某」
吳洛纓 就是要燃燒的創作慾望
她曾經名叫「吳小分」,現在叫「吳洛纓」,她是拿金鐘獎的知名編劇,也是執著創作的劇場人。她的人生際遇,起伏曲折就如同《慾望街車》中的主角白蘭琪,但她卻是從創作的火熱慾望中浴火重生。新作《慾望 佐 耽奴》把公主病的白蘭琪轉化為穿褲裝、時尚的肖查某白玉蘭,毀滅的力量就像創作的慾望,燃燒不止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千金難尋「劇作家」
「一齣戲滿分是一百分,如果導演選對了一個好劇本,他就先得了八十分」十年前賴聲川如是說。「當然,我必須承認,一個好的劇作家比一個好導演難求」在本期的訪問中,李國修亦如是說。而國際電影導演李安同樣表示,讓他決定拍張愛玲的《色戒》,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劇本」,而且他認為不論是在台灣或是中國拍片,所必須面對的最大挑戰,就是「好劇本難求,專業編劇難尋」。甚至連對岸的中國女星鞏俐也說:「我覺得現在中國不缺好導演,只是缺好劇本」,而導演張藝謀則無奈地認為「如今全世界都沒有好劇本」。 「劇本」這門用語言堆砌而成的文字藝術,在劇場、電影甚至是電視的產業中,無疑是最重要的一環。而在西方的文學傳承裡,更佔著極重要的地位,可是在廿一世紀的今日,它似乎卻是千金難求。而「劇作家」這個崇高、孤獨並且又時常被觀眾忽略的工作者,在台灣的劇場界更是變成頻臨絕種的稀有生物。見到許多抱著夢想踏入編劇這行的新生代,眼高手低的他們雖不畏虎,可是卻往往耐不住寂寞,或是不甘於自己的創作被製作人晾在一旁、被導演修本的無助,往往經歷一兩次折難之後就打退堂鼓。而為了三餐溫飽不得不擁抱「非自願性創作」的編劇呢,卻又常發現自己陷入藝術與通俗的兩難之中,無法兼顧,而與藝術創作漸行漸遠,逐漸淡忘了「劇作家」應有的創作使命與態度。 於是,本刊藉著在台灣堅持「只」當編劇的劇作家紀蔚然的新作《瘋狂年代》的開演前夕,特別企畫了「在瘋狂年代尋找台灣劇作家」專題,其中除了帶領讀者了解紀蔚然編劇的理念之外,也請他一談對台灣劇場編劇生態的看法。而編、導、演、教全方位的李國修,則從創作者的角度切入,探討台灣好劇作為何缺乏,以及編劇人才的養成問題。此外,還有從劇場轉戰影視圈的兩位知名編劇吳洛纓與徐譽庭,會告訴您如何以編劇的專業,踏足影視圈。詩人及劇場導演鴻鴻,還將從當代歐美的範例劇作選評中,解讀當前的國外劇作家所關注的議題。最後,本刊還特別尋訪了幾位以各種方式出發、正專注於編劇工作的新生代,讓讀者一窺「台灣劇作家」群像。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有膽識、肯練功,就有機會!
編劇的另一個主戰場,當然就是收視群眾廣大的影視產業了。光靠幫劇場寫劇本不足維生,許多劇場編劇也同時兼任或專業轉任影劇編劇,這中間的環境差異不但大,而且挑戰更多。本刊專訪也是從劇場轉戰影視圈的兩位知名編劇:去年以《白色巨塔》獲得金鐘獎的吳洛纓與多次入圍金鐘的《流星花園》編劇徐譽庭,從他們的經驗,看影視編劇工作的未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