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柏璋睽違台灣劇場多年的力作,全劇敘事結構以電影鏡頭的zoom out加以編排,層層交織出幾組互有關聯的角色,各自「虛構真相」的故事,燒腦情節不斷翻轉觀眾對真相的理解,同時也引領觀眾思辨與探究當前社群年代的真假虛實。
    戲劇(曲)

    蔡柏璋力作《Reality No-Show》回歸 一場關於「真實」的劇場實驗

  • 第三屆「雲舞台獎」8月25日至9月30日徵件起跑。
    其他

    10萬元首獎+登上表演版Netflix 第三屆「雲舞台獎」徵件起跑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25╱2026 樂季最前線:國際篇

  • (左起)香港管弦樂團今年的駐團作曲家沙隆年(Patrick Swirc 攝  IMG Artists 提供)、候任音樂總監貝托祺(Peter Rigaud 攝  Dorn Music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四大旗艦樂團布局新樂季 凝聚在地特色走向國際舞台

雙溪大年的夢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印度之歌

相關文章 2 篇
  • 焦點專題 Focus 跟著莒哈絲的創作進行式

    徐堰鈴《沙灘上的腳印》 劇場折射小說文字氛圍

    《沙灘上的腳印》是在完整版的《勞兒之劫》登場前,隨工作進程應運而生的第一部曲。從小說文本轉換到劇場空間,導演徐堰鈴打一開始便設定要和兩名編劇與現場音樂一起工作,將描摹內心的小說文字落實「在場」:「我想讓這個作品暴露在一種創作的進行式裡,甚至劇名也可以叫做『莒哈絲式』,因為沙灘上的腳印可以是角色、可以是路人,更可以是莒哈絲的在還沒被沖刷淹沒前」。

    文字|朱安如
    第208期 / 2010年04月號
  • 焦點專題 Focus 在莒哈絲的墳上起舞

    林如萍《Kalpa:時光之劫》 一場音樂性的感官之旅

    《Kalpa:時光之劫》的文字濃度並不高,文本構成像是舞譜,角色對演員來說幾乎無跡可循,表演的加強與演練,為的是完成感受性的細節,一個表演、一個眼神、一個語調,都需要非常細微的經營,感官之旅取代了理性邏輯的推敲。導演林如萍企圖以演員的身體、聲音、影像和空間,構築一個音樂性十足,綿密細緻的「S塔拉」。

    文字|廖俊逞
    第208期 / 2010年04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