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天津京劇院

相關文章 7 篇
  • 天津京劇團《三娘敎子》
    即將上場

    天津京劇院與梅花獎名角聯合大公演

    以天津京劇院爲主體,加上大陸各主要京劇團梅花獎及梅蘭芳金獎得主一行六十五人組成的「天津京劇院與梅花獎名角」,將於七月十五日至二十三日在國家劇院隆重登場。 天津京劇院正式成立於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是由原天津市京劇團、天津市京劇三團合併而成。合併後的天津京劇院,通過人才優勢互補,演員、樂器、舞台美術結構更趨合理完善,陣容更加強大,曾多次赴海外進行文化交流活動,近年來商業性演出更趨頻繁,曾前赴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美國等國家演出。 天津京劇院此次來台演出,爲了加強演員陣容,特邀大陸各主要劇團的台柱加盟助陣,名角雲集戲碼精采,是今年台北京劇界一大盛事。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55期 / 1997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絶活亮相

    絕活亮相

    在台灣,保存傳統戲曲一直是艱困的工作,尤其面對觀衆的流失,常令人憂心新一代的看戲人口在哪裡?有人從大陸搬救兵邀團體來演出,可是次數一多盛況也漸泛疲態。因此去年民間經紀公司和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合作,邀請天津京劇院及多位梅蘭芳金奬、梅花奬的得主,組成一支夢幻隊伍來台演出,頂尖的結合果然挽回不少觀衆的熱情。今年夢幻組合再度登「台」,舞台上他們一「亮相」便贏得滿堂采!我們特別繞到後台,講九位演員打開錦囊,透露「絕活」練成的故事。九位演員有初次來台便技驚四座的、有曾經來台餘韻不絕再度受邀的,愛戲學戲的人且跟著我們再次回味。「絕活亮相」今後還會陸續推出其他劇種演員精采的現身說法。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57期 / 1997年09月號
  • 天津京劇院名角大匯演
    即將上場

    天津京劇院名角大匯演

    兩年前來台演出的天津京劇院,此次來台主要以中靑輩演員爲主,主要演員包括著名楊派老生楊乃彭,文武老生王平,梅派靑衣李經文,尙派靑衣李莉,張派靑衣張學敏,裘派花臉鄧沐瑋、康萬生、安平,武生張幼麟,武丑胡小毛等。此次還特別向外借將,請來中國京劇院奚派老生張建國,葉派小生宋小川,瀋陽京劇院程派靑衣遲小秋,貴陽市京劇團名旦侯丹梅。主要演員中共計獲得七座梅花獎,加上八座梅蘭芳金獎,是目前大陸菊壇中靑輩的佼佼者。 外借的主要演員中,老生張建國曾得梅蘭芳金獎;此次貼演他最擅長的〈東吳恨〉與〈楊家將〉。首度來台的程派靑衣遲小秋,係瀋陽京劇院台柱,拜程硯秋嫡傳弟子王吟秋爲師。遲小秋宗法程派藝術,一九八五年榮獲梅花獎;此次來台推出程派名劇〈鎖麟囊〉與〈孔雀東南飛〉等。侯丹梅亦是首次訪台,梅工靑衣、花衫、刀馬旦,一九九二年曾榮獲梅花獎;此次來台貼演〈大英節烈〉以及〈金山寺〉、〈斷橋〉等。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78期 / 1999年06月號
  • 新編戲《媽祖》中林默娘一角,由近年竄紅的青衣演員王艷挑大樑。
    即將上場 Preview 余派女老生王佩瑜、葉派小生江其虎助陣

    天津京劇院匯演 新編《媽祖》打頭陣

    天津京劇院的名角行當齊全,技藝亦備受肯定,此行來台匯演,從得獎無數的新編戲《媽祖》到膾炙人口的傳統老戲,不僅團內精銳盡出,主要演員多為中國大陸戲曲界「大腕」,還向外借將,力邀上海京劇院余派女老生王珮瑜,以及中國京劇院葉派小生江其虎助陣演出。

    文字|廖俊逞
    第187期 / 2008年07月號
  • 尚派青衣王艷(右)演出的《楊家將》。
    戲曲 穿越兩岸迷霧,呼應戲迷召喚

    天津京劇院 強將強戲三度登「台」

    天津京劇院的特色,即在於名角薈萃,行當齊全,文武兼長,擁有一批造詣極深並在海內外享有盛名的表演藝術家。三度訪台,依然是精銳盡出,除了自家團裡各流派齊整的名角外,還外邀在大陸當紅的楊派老生張克及北京「中國京劇院」葉派小生宋小川加盟演出。

    文字|廖俊逞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 刀馬旦因文武全能,樣樣得會,要付出更多努力。「隨便一個拉手的動作,經常一做就是半小時,才能練到舉起時就在正確位置。」李萍不僅知道箇中
    絶活亮相

    文武兼能話李萍

    「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比旁人花更多時間的李萍,不僅唱腔富情感,武戲更具性格特色。

    文字|孫嘉穗
    第57期 / 1997年09月號
  • 骨子老戲多有不合時宜之處,復排加工是回應時代思維的作風。
    回想與回響 Echo

    批判或繼承

    觀衆對文革的京劇產品《紅燈記》避之惟恐不及,引發文革的名作、四人幫冠以「大毒草」之稱的《海瑞罷官》卻趨之若鶩,頗有滿城爭說海剛峰之勢,卻遺忘「白匪將幫」呼應的不正好是「殺朱拔毛」嗎?現階段寶島的人民,都得了政治過敏症,我們存著以牙還牙的回擊心態,能夠將「政治與藝術、戲與史」的界限,理性分辨的觀衆恐怕不易也不多。

    文字|孫賢奇
    第81期 / 1999年09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新加坡

    多個實驗性創作平台激盪繽紛創意

  •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靖嵐:用腳底板抓緊節拍,踩在音樂的震動上

  • 上海

    直播間成為蠶食演藝市場的「第二舞台」

  • 檳城

    「檳城廟會」帶頭,啟動癸卯兔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