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四屆「國家兩廳院永續國際年會 × STAGES永續劇場聯盟論壇」線上及線下共480人參與。(周嘉慧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永續,就是一種選擇,然後改變了世界(上)

「2025 國家兩廳院永續國際年會×STAGES永續劇場聯盟論壇」側記

國家兩廳院實踐永續與共融理念近10年時間,自2022與文化部共同舉辦「永續場館.共融年會」以來,今年已來到第4年,儼然成為藝文界與國際對接的重要平台。今年也是國家兩廳院參與的國際組織——歐洲STAGES永續劇場聯盟(Sustainable Theatre Alliance for a Green Environmental Shift)計畫最終年,身為亞洲唯一會員,肩負STAGES壓軸論壇任務,國家兩廳院傾力落實細節在會場的各處:餐食的選擇、講者的多元背景、線上線下包含手語與即時聽打的多語服務,各種設身處地的體貼,成為國家兩廳院總監劉怡汝致詞裡「永續就是一種選擇」的最好背書。總監也表示,一路走來並不輕鬆,但有了夥伴並肩,才能走得更遠。年會呈現了4年來各地多姿多彩的執行成果與收穫,同時也在豐厚的實戰經驗交流裡,看見下一階段的永續目標與可能。

內容紮實緊湊的論壇分三部分進行:「文化場館的發想與執行」、「創作團隊與永續的互利共生」及「社會擴散與共感」,由內而外的講題安排也扣合全球藝文產業在永續目標上面的共識,希望透過藝術與創意的途徑,打開大眾共好意識。論壇中最精華的部分在於問答Q&A段落,線上與現場發問極為踴躍,顯示永續議題經過官方與民間4年積累發酵,已然不再小眾。

比利時列日劇院總監塞吉.宏哥尼(周嘉慧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好的起步是致勝關鍵

上半場關注場館/組織如何啟動並落實永續概念,作為跨國組織STAGES發起人之一的比利時列日劇院總監塞吉.宏哥尼(Serge Rangoni)憶及聯盟肇始之初,認為要擾動國際關注,首要先與專業人士結盟,制定有效方針,以利後續夥伴招募。STAGES由列日劇院於與瑞士洛桑劇院為起點,邀請洛桑大學相關議題學者,也與列日大學合作,從科學與經濟等角度面並力著眼,創作出由「甜甜圈經濟學」衍伸而來的劇場「甜甜圈協定」,以此召喚有志一同的14個歐亞會員組織,開展在地特色鮮明的各式永續方案。他也強調議題揀選的關鍵,優先選擇少爭議且富共感的話題如「場館如何更加無障礙友善」,避免個體偏好強烈如食物葷素或烹調方式等容易引發信念衝突的敏感主題,讓良性的討論能量逐步擴散到永續的其他面向。

列日劇院STAGES專案負責人艾曼紐.勒熱納(Emmanuelle Lejeune)將STAGE執行策略以4大區塊——環境面、社會面、治理面與社群面——來討論。環境層面上,會員普遍認知第一線的工作人員與創作者需要具備相關概念,初期的教育訓練不可少,社會面上則針對不同世代╱族群的觀念進行分類溝通;治理面向則包含改善工作環境、降低疲勞、積極處理內部溝通衝突等友善職場措施,社群方面則致力創造讓NGO、政府單位、藝術家、科學與人文專家等跨域開放式對話平台,所有的論述都能被傾聽與討論,經營「眾效」,而非獨善藝文圈。

PAR廣告買二送一廣告圖片
比利時列日劇院STAGES專案負責人艾曼紐.勒熱納專題演講〈共享永續價值的藝文平台—STAGES永續劇場聯盟〉。(周嘉慧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永續思維開啟製作新篇章

距離計畫終止尚有8個多月的現在,STAGES已端出多個永續製作,包含兩檔指標性無差旅巡演:傑宏.貝爾(Jerome Bel)同名自傳作品,以及凱蒂.米契爾 (Katie Mitchell)的《寫給滅絕時代》。後者主打的不插電演出在世界各地獲得多樣性解讀:法國MC93劇院使用古老的燭光點亮舞台,台灣國家兩廳院則透過反射光源營造氛圍。

聯盟關懷視角也擴及環境廢棄物與生物多樣性的保存,如斯洛伐尼亞瑪里博國家劇院(Slovene National Theatre Maribor)的「塑膠景觀巨人」計畫(Giants of the Plastic Landscape Maribor, or:“How Did I Get Caught in a Cloud?”)、立陶宛國家劇院(Lithuanian National Drama Theatre)的「尋找蘑菇」計畫(In search of mushrooms),以及特寫世代傳承的瑞典皇家戲劇院《77個給未來的訊息》,收集全球77位青少年的故事與敘述,使用劇場縮小文化與年齡差距,試圖讓永續概念在藝術的手段下遍地開花。

連線參加的韓國Arko藝術劇場行政及節目管理部經理黃金實分享轄下場館精采多元的永續執行案例。(周嘉慧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無處不在的永續提案

連線參與的韓國Arko藝術劇場行政及節目管理部經理黃金實(Geum-Shil Hwang)收到最多觀眾提問,她無私分享轄下場館精采多元的永續執行案例,並在永續提高社會共情方面給予高度肯定,Arko執行永續的兩大目標,其一為透過藝術作品與表演增進大眾意識,其二則是透過實踐永續創造出包容更多面貌的同理心、藉此凝聚不同族群間的友善共識。Arko除了致力於建設無障礙劇場之外,也誠意規劃方方面面的各種永續計畫,像是於劇院屋頂設置蝙蝠窩的「蝙蝠之家」計畫、收集原生種子、邀請科學家與藝術家以菌絲體進行創作等,在生態景觀保存上不遺餘力;更細膩的案例則像是使用印刷與電子皆可節能的友善字體(Eco-Font),或是將不可回收的布料轉製成露營椅等,具體而微的實踐永續在日常之中。

國家兩廳院由總監特助暨永續小組召集人林珣甄代表發言,自2016年國家兩廳院接觸共融、導入永續以來,持續在軟硬體上落實「人人的劇場」精神。去年《PAR表演藝術》雜誌轉型線上成績豐碩,今年鎖定「劇場減碳雙計畫」,主力推廣電子票券使用,也與企業夥伴iPASS一卡通啟動劇場交通綠色行動,搭乘大眾運輸來館的觀眾可以累積一卡通「綠點」變現,也透過減少停車優惠增加推力,希望透過拉推交互,增加大眾運輸使用意願。

林珣甄也觀察,在ESG風潮興起後,以往企業贊助多停留在單一項目,現在有更多的企業願意主動諮詢,贊助標的也從票券、演出等過去既定項目,延伸到更多元的營運、社會回饋、研究支持等面向,與企業夥伴的關係愈趨緊密。

針對觀眾關心如何要求場館的外租團隊執行力道?林珣甄說明,國家兩廳院現為軟性倡議,團隊申請時需填寫自評表,表格內容即是多樣性的永續做法參考,毋需從零開始發想;黃金實則分享,由於Arko場館在韓國極為熱門,申請人需提供人權與性防治相關課程修業證明作為門檻,也會評估計畫中的文化多元性、議題是否符合場館核心思考。

上半場在一卡通票證公司總經理鄭鎧尹分享後暫告一段落,誠如國家兩廳院永續顧問黃梓柔主持論壇引言提及,執行永續需投入更多的人力、資源與時間,在政府將ESG加入企業評比後,永續看似成為一門值得投資的好生意,成為企業主動與藝文界接觸的契機,但其實行動內涵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近日全球的天災頻傳,永續的步伐需要更加積極。

下半場論壇由創作團隊與場館的社會行動為兩大主軸,並安排國家兩廳院易讀與手語導覽體驗,邀請賓客實際感受場館帶來的人文厚度。

〈永續,就是一種選擇,然後改變了世界(下)「2025 國家兩廳院永續國際年會×STAGES永續劇場聯盟」論壇側記〉

國家兩廳院總監特助暨永續小組召集人林珣甄說明兩廳院推展永續共融的成績。(周嘉慧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05/23 ~ 2025/08/23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