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有空閑便翻看相關書籍,只是沒想到愈深入了解反而愈迷惘了,環保議題其實存在各種面向,必須從多個角度來評判,具體的例子因為專欄版面有限請容我省略,但關於環境問題該如何面對與解決,似乎難有標準答案,而這些立場往往對立,卻沒有絕對的善與惡。
1991年我進入NHK工作,當時新進人員都要參加一段時間的研修,內容從基礎運作到技術培訓,甚至還要嘗試挨家挨戶催收費用(註)。其中讓我特別難忘的是「挖掘新聞」這項任務:到街上尋找可能成為明天新聞的題材,然後進行採訪,再將資料彙整後於隔天會議中發表。
但新聞怎麼可能說有就有呢,茫然的我一早便開始漫無目的地閒逛,隨意走進書店晃一晃,或看看街上的人來人往,想著會不會突然出現個什麼事件讓我可以報導,但幸運的是,這一天世界非常和平,什麼麻煩事都沒有,只有我的肚子餓了。
從一個「大麥克」與環保牽起緣分
為了簡單解決午餐,我踏進了久違的麥當勞。小時候漢堡對我來說很是新奇,麥當勞的大麥克更是必點的。雖然我吃麥當勞的次數屈指可數,但這次一拿到大麥克的瞬間還是感覺到有什麼不一樣,是哪裡不一樣呢?啊,是包裝!以前漢堡是用保麗龍材質的四方形盒子裝的,很像便當盒那樣一打開就可以看到漢堡,現在卻改用紙直接包起來,為什麼呢?通常我不會在意這種小事,但那天我還是向店員詢問了一下,結果得到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理由:「因為保麗龍對環境不好,所以改用紙包裝了!」哇,這不就是我在找的新聞嗎?
我立刻回到辦公室聯絡上麥當勞的公關部門,同時表明因我還在受訓階段,這篇採訪不一定能報導出去,但希望了解他們改為紙包裝的做法,對環境有多大的幫助。對方很親切地回應,卻也給了一個出乎意料的回答:「其實保麗龍在足夠高溫的焚燒下幾乎不會產生有害物質,但日本大多數的焚化爐原本火力就不足,加上廚餘中的水分等因素導致燃燒不完全,進而產生空氣污染,因此我們決定改用紙包裝。不過,由於衛生法規禁止使用再生紙作為直接接觸食品的包裝材料,所以這些紙張是砍伐樹木來製成的,如此一來究竟是否達到對環境友善,其實難以判斷,因此希望你們不要特別去報導這件事情。」
第二天我將這樣的過程與結果向大家報告,雖然沒有因為報導未完成而受到責備,但當年這個我主動關心的「環境友善」議題結論太模糊,讓我有些耿耿於懷。
後來我離開NHK來到台灣從事音樂工作,環境問題對我來說總像是別人家的事一樣,直到多年後的某天我看到「百萬人燭光之夜(Candle Night)」的新聞,這個活動是2001年加拿大一間小咖啡館因抗議美國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而發起的「自主停電運動」,具體來說就是在夏至和冬至的夜晚請大家把燈關掉,點上蠟燭,慢慢地泡個澡、聽聽音樂或是和家人聊天,就這樣度過晚上的時光。這並非什麼了不起的活動,但那時剛好開始出現「慢活」這個詞,於是這樣一個兼顧生活與心靈環保的活動,似乎正好是身為音樂人的我能夠響應的理念。
我們向一些音樂圈的朋友說明這個活動的宗旨,詢問他們是否願意無償參與?結果朋友們幾乎都是一口答應,於是2006年6月17、18日連續兩個晚上,我們在敦南誠品書店的一樓大廳舉辦了不插電(unplugged)音樂會,當時現場擠滿了人,是個向民眾宣導環保議題的好機會,只是由於我們不插電又點著一堆蠟燭,現場也沒有空調,所以整場演出下來表演者與觀眾都一起暢快地汗流浹背啊(笑)。
環境問題多元紛呈,我也迷惘了
這次的活動獲得了許多正面回響,於是同年的10月15日,我們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了「愛地球文化創意協會」,除了一年舉辦兩次「百萬人燭光之夜」,也積極參與像是綠建築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的落成、世界新聞攝影展等活動。同時我開始改變生活習慣,盡量不使用免洗筷和塑膠袋,也認識一些所謂的環保產品,例如大豆製成的蠟燭和印刷油墨、用玉米製成的可分解塑膠等材料。為了不負理事長之責,我一有空閑便翻看相關書籍,只是沒想到愈深入了解反而愈迷惘了,環保議題其實存在各種面向,必須從多個角度來評判,具體的例子因為專欄版面有限請容我省略,但關於環境問題該如何面對與解決,似乎難有標準答案,而這些立場往往對立,卻沒有絕對的善與惡。
於是經過一連串的過程,我們的協會漸漸停止了活動,因為對於環保議題知識淺薄的我們無法任意讓協會「站隊」,只能回歸到以個人身分貫徹自己認同的理念,期待有一天關於環保能有個清晰的方向與結論。
「人們常說要守護這個美麗的地球,但我們真的親眼看過地球的美嗎?」於是本著這樣的想法,我和妻子計畫了每一趟旅行,希望走訪各地去領略這個世界的美,期待之後有機會與大家一一分享。
註:NHK日本放送協會是公共廣播機構,向民眾收取收視費用是主要的財務收入。
(本文出自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