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太空人巷

相關文章 3 篇
  • 鴻鴻(右)在藝評會上發言,左爲香港藝評人香港大學敎授黃淸霞。
    特別企畫 Feature

    凡夫俗子的荒謬鬧劇

    如果還有人認爲舞蹈不宜表現生活瑣事的話,他應該來看看「莎莎請客」的作品。《太空人巷》以一個客廳演出三代同堂的場景。在香港看這支舞別有滋味。因爲我不斷想起一些香港朋友家中侷促的空間、擁擠的情形。不知香港的編舞家會如何處理這樣的題材? 請別誤會莎莎用了多麼寫實的手法模擬生活動態。沒錯,舞台主景是沙發和電視(一次十六台!但多半是幾乎靜態地分三組呈現家用器具及室內裝潢的細節,無意喧奪焦點),莎莎卻一逕用扭曲的姿勢、傾斜的角度,將日常動作重組爲荒謬的鬧劇,有時近似馬戲雜耍:男主人推著沙發旋轉、小女孩在牆上行走、180彎腰的女人搔著屁股、倒立的女人使盡辦法誘惑男人,而如何在架子上堆放物品的爭執,可以演變成一場瘋狂的小丑遊戲。這些奇觀當然極富娛樂效果,但莎莎也沒有捨棄揭露人際關係一觸即發的殘忍與暴力;作品中最激烈的一段性愛,即主動發自家庭最小的女孩身上。 莎莎和她同代的一些編舞家們一起將舞蹈的概念解放得更爲徹底──不但不再追求完美的身材和完美的姿勢,更刻意表現日常生活的鄙俗與不堪,然而觀衆卻可以從作品的想像力與直面主題的強度中,享受到另一種全然不同的美感。不能否認某些手法殘留碧娜.鮑許的影響(例如結尾老媽媽在吸塵器的袋中塞滿衣物,再若無其事地縫起來),但莎莎吸納通俗文化與日常生活的好胃口,讓我們窺見了一個不同的前景。 文字|鴻鴻 編導‧詩人

    文字|鴻鴻
    第66期 / 1998年06月號
  • 人性明闇與生活甘苦交雜,幽然浮現在又冷又熱的方寸間。
    德國

    他們的舞步,我們的故事

    幹!再對著我的耳朶尖叫,我就揍扁你的臉! 日復一日,我出門去見那個他; 我又懷孕了,但家裡的男人還不知道有個孩子不是他的。 我感覺到他的嘴正抵著我的私處,可是祖母正在看電視天啊!快瘋掉了! 這房間又擠又臭,感覺好像我媽在用微波爐煮我的朋友。 我希望他們三個渺小得像蟲一樣地仰望我們。 我的頭鬆掉了,身體也飄起來,而我正像處女似的乖乖坐在這可悲的沙發上。 坐、坐,我在地板上、在天上、在你滿是汗珠的頸上吻你。 我正在呼吸。 看來荒唐,但大概任何蝸居在小公寓的都市人,都可以在上述的句子裡找到適用於己身的一段吧!這是德國舞蹈劇場「莎莎請客」(港譯)Sasha Waltz Guests在《太空人巷》節目單裡寫給觀衆的話。就如文字那樣毫不保留,七十五分鐘能量持續碰撞下的《太空人巷》,像齣剪碎消音的瘋狂情境喜劇(sit-com),敎人捧腹之餘,還有稍許錯愕的迷亂。 老實說,我也不明白《太空人巷》這古怪的名字意指爲何?只知道這齣半眞平假的舞作,其素材來自編舞家莎夏.瓦茲在前東德的國民住宅區Grobausiedlung挨家挨戶作的訪問調査。《太空人巷》的佈景很簡單,空蕩的舞台上只見沙發和茶几,唯有背板和角落的螢幕裝置帶出些許劇場感。瓦茲說,在這些狹窄無窗的盒形居室裡,客廳是唯一可能的生活中心。藉著這兩件斗室尚可容納的家具,一段段無名家庭的虛實錄像於焉登場。 在耀眼的白光中,這個不標準的樣本家庭成員一一亮相:有脫線爺爺、睡豬阿媽、風騷少婦、神經老公、叛逆少年、精靈小妹,還有一票肆無忌憚的狐群狗黨。看來十分阿達的三代男女,作的事也正經不到那裡去:彈手風琴得倒栽葱、裝書櫃要耍馬戲團雜技、洗衣服竟洗出人來,連吸塵器也發了狂,堅持要跳一段搖擺獨舞! 在瘋狂間流動的音樂可以是嘈雜的,可以是戲謔的;但牆上螢幕映出的影像卻以無比的淸冷淨雅,靜靜地在一旁作無言傾訴。原以爲這特寫的家飾細節,或許代表著另一個遙不可及的理想環境,後來才從編舞家的口中得知,那竟是各個受訪家庭的屋內實景!混雜中的秩序、迷亂間的淸明、失落後的夢想,明闇共存的人性與甘苦交織的生活,幽

    文字|黃琇瑜
    第65期 / 1998年05月號
  • 莎夏.瓦兹。
    德國

    人造空間來塑人

    我認爲,身爲一個藝術家,有必要親身去了解其他人,或者說,大多數人的問題和生活。於是,我決定出外作家庭訪談。──莎夏.瓦茲

    文字|黃琇瑜
    第65期 / 1998年05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劇

    想笑就笑吧,走進假的園區來場真實的交流

    《泰雅文創精神劇場》
  • 上海

    直播間成為蠶食演藝市場的「第二舞台」

  • 戲劇

    《和合夢》 以沉浸式展演回應酷兒想像

  • 焦點專題 Focus

    李明潔:「不著痕跡的日常感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