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未來的殘影
-
曼谷
藝術結合數位科技打造觀者感官新體驗
現代科技的發達讓藝術的展演形式更加多樣化,藝術不再只是單純的靜態展覽或是動態演出,而可以和科技結合呈現出超過過往感官的觀賞經驗。 泰國當代編舞師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成立的皮歇.克朗淳舞蹈公司(Pichet Klunchun Dance Company)今年就做了一個創新的嘗試,將過去的4支舞碼與新科技結合成為一個新的表演,稱之為《進化》(Evolution),4月到8月在曼谷展出。除了利用雕塑和皮偶呈現創新過後的泰國傳統文化和舞蹈,也利用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的技術,讓觀眾和舞者互動。例如讓舞者以立體虛擬的方式跳躍在觀眾眼前,或者觀眾戴上穿戴裝置後,眼前的世界就是一個小小的祭壇,可以獻上虛擬的花或貢品。皮歇.克朗淳希望透過新科技賦予泰國傳統文化新的生命。 泰國藝文界近幾年對AR或VR結合藝文作品充滿濃厚興趣,無獨有偶,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m University)數位藝術中心和文化部在今年6月和7月共同合作策畫「數位藝術概念美術館『WITHIN台灣VR作品選集』巡展」 。展覽透過虛擬實境呈現台灣數位藝術創作者的跨領域作品,作品包含導演陳芯宜與編舞家周書毅共同創作的《留給未來的殘影》、聲音藝術家王福瑞的《 悸動響》以及編舞家何曉玫的《肉身到虛擬極相林》 。觀眾戴上穿戴裝置後,透過聲音和影像搭配,讓觀影者直接置身於作品的虛擬實境中,觀眾不再是隔著一段距離欣賞藝術作品或展演,表演更為多元立體,且刺激觀眾的感官有嶄新的體驗。朱拉隆功大學的策展團隊希望透過數位科技這個表現工具,讓藝術混合不同的元素,能給予曼谷藝術界的新生代更多靈感。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以記憶訴說城市 映照當下風景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主辦的「城市當代舞蹈節」,今年推出三齣舞作,除駐團藝術家桑吉加的《Re-Mark》與喬楊的《Almost 55》,亦邀請到台灣藝術家陳芯宜與周書毅聯手打造之VR影像舞蹈作品《留給未來的殘影》。上三舞作的核心分別在於個體與歷史文化、歲月長河、自我情感之間的關係,亦由此形塑出香港的城市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