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戲劇的五四三

    戲長怎麼算?

  • 第36屆傳藝金曲獎音樂類特別獎得主陳茂萱(左)與第36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得主林吳素霞(右)。
    其他

    第36屆傳藝金曲獎公布入圍名單 陳茂萱、林吳素霞獲特別獎

  • 焦點專題 Focus

    創作、育兒、生活……劇場親子溫馨日和

  • 位於地鐵站出口處的時間轉換器。
    焦點專題 Focus

    劇場裡的魔法與成長──《哈利波特:被詛咒的孩子》東京現場直擊

關於她們與舒服的藝術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李玉修

相關文章 2 篇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一雙巧手替名伶鋪路 千針萬線為戲碼添妝

    「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這句《京戲啟示錄》中的經典台詞,印證的正是戲靴師傅李玉修的人生。台灣戲曲名伶的足下,穿的都是他們家做的戲靴,而一手從父親手中傳承來的技藝,也堅持著父親的工作理念,如「戲靴師傅要懂戲,了解戲的歷史,才能做好一雙鞋。」「做任何事都要花功夫,每個環節都不能馬虎。」李玉修說,戲靴靠的是手工,這是個無法大量生產的行業,「大量生產不會比手工好,既然做了這行,就不想賺錢的事。」

    文字|于林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你們的演出,需要我們的針線

    任何一齣表演活動,都少不了表演服裝。國民政府遷台至今,從早先的反共抗俄劇到今日百家爭鳴的後現代現象,服裝史的發展或多或少反映了整個表演環境的變遷。本文從「中興」、「天鵝」、「靑龍」、「樂舞」四家老字號舞蹈、戲劇服裝公司,以及台灣目前唯一的國劇戲鞋製作師父李玉修的專訪裡,嘗試捕捉舊日表演世界裡的浮光掠影。

    文字|楊純靑
    第36期 / 1995年10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