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會現場演出照片。
    音樂

    致敬邁爾士.戴維斯 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再掀酷派狂潮

  • 《崩世光景》
    其他

    2025 Camping Asia於11月啟動 跨國藝術教育計畫帶來5檔精采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25╱2026 樂季最前線:國際篇

  • 蔡柏璋睽違台灣劇場多年的力作,全劇敘事結構以電影鏡頭的zoom out加以編排,層層交織出幾組互有關聯的角色,各自「虛構真相」的故事,燒腦情節不斷翻轉觀眾對真相的理解,同時也引領觀眾思辨與探究當前社群年代的真假虛實。
    戲劇(曲)

    蔡柏璋力作《Reality No-Show》回歸 一場關於「真實」的劇場實驗

雙溪大年的夢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洗把臉兒童劇團

相關文章 2 篇
  • 其他分類

    參與互動,讓孩子更進入劇場

    劇中以小朋友「我也要」的共通點,透過肢體語言點出孩子間許多無謂的爭執,寓教於樂,台下小朋友發現原本有平常就跟「雞米」與「ㄚ比」的幼稚,甚至是無理取鬧,家長則樂得導演說出家長無奈的心聲,心想以後如果孩子再說「我也要」,就要笑稱是「雞米與ㄚ比」。

    文字|蔡宗勳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現象‧現場

    台南藝文生態的「第一次」

    到底公民選舉的政務官與文化事務的專業考量,是否可以劃上對等線?若是依照現行條款來看,補助條款的背後精神,依舊「人治」,而非「體制」!大台南表盟自我定位的監督、對話功能,能否具體發揮功效?公部門此番的「釋疑」,能否真正排解地方藝文界的負面意見與情緒,達成後續的雙向良善溝通與地方文化發展?都是一向和諧平靜的府城在二○○三年有待時間檢驗的嶄新課題。

    文字|楊美英
    第124期 / 2003年04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