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楊書涵

相關文章 5 篇
  • 攀登北大武山途中小憩的鍾永豐。
    音樂 龍應台小說《大武山下》立體化

    鍾永豐製作音樂影像劇場 鋪演家鄉昔時故事

    2020年推出的《大武山下》,是作家、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在經過親自採訪、研究以及到實地踏查後所撰寫的首部長篇小說 。內容不但有對地景生態的探索,更有歷史、懸疑、犯罪推理、靈異等多條支線。客家裔詩人鍾永豐閱讀過這本小說後深受感動,決定擷取小說傳遞的重點「緣那麼淺,愛那麼深」為名,以音樂影像劇場的方式將作品搬上舞台。 昔日悲劇故事的重新演繹 自小在屏東平原長大的鍾永豐,自承在這部小說之前從未看過龍應台的書。但既然這本書寫了他的故鄉,便帶著好奇心翻看。「前面讀來就是散文、遊記,到主角『小鬼』出現之後,我突然似乎被鉤住了!」他內心驚嘆:「這說的不就是我少年時期知道的那個命案女主角嗎?我非常訝異,作者竟然想要寫、而且是用這種方式。」 命案發生在40年前,受害的女中學生是典型的南部人。事件對社會衝擊非常大,可說是當時台灣三大命案之一。在當時的政治氛圍下,破案壓力高,因此不僅展開地毯式搜索,更用迫害的方式造成冤獄。鍾永豐猶記得連自己的一位表哥都被抓應訊,後來雖然獲得釋放,但在當年保守的風氣下,本人與親友都對此三緘其口。「可是在我讀完之後,感覺當時的那個幽微的、悶住的氣,在幾十年後終於透過這種悲憫的方式吐出來了!」於是,他擷取「小鬼」一角為敘事主軸,以音樂影像劇場方式呈現小說故事,來回應當年的「不公不義」。 鍾永豐說:「屏東平原住慣了,可能覺得街邊神壇問卜並不稀奇。但回頭想想,我們都是活在陰陽交接的世界中,需要透過外來的觀察及書寫,才能夠發現。」導演黃郁晴解釋:「小說中的敘事者是位60多歲的女人,遇見了一個小孩。兩人本該是相同的年齡,只不過女人的人生時間還在繼續,小孩卻是停留在14歲那一年。」於是她在劇場中,嘗試不以敘述故事的方式呈現,而是操作一種不同於既定的時間感,讓它飄盪。

    文字|李秋玫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9/26
  • 「2022衛武營國際音樂節」宣告記者會現場,參與的音樂家合影。
    音樂

    首屆衛武營國際音樂節 展現各世代創新樂想

    由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所舉辦的「衛武營國際音樂節」,將從2022年開跑,邀請國際知名的韓國作曲家陳銀淑擔任藝術總監,除了精選從18至21世紀的經典音樂作品外,更有專為本屆音樂節創作的全心作品。8檔共9場的演出,有個人、交響音樂會、電影、即時影像等演出形式,並且齊聚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澳門指揮廖國敏、國內中生代指揮楊智欽及新生代的楊書涵4大指揮,領軍多位頂尖音樂家與樂團,帶來經典至當代的各種面貌。

    文字|李秋玫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4/01
  • 楊書涵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揮灑音符的背後 不可承受之「輕」的坎途

    近年來,台灣本地栽培出來的青年指揮,在許多國際大賽中脫穎而出,進而在世界樂壇嶄露頭角,這顯現了台灣這幾十年來音樂專業教育的成果,但背後之不易,更難以一言蔽之。不同於演奏家,一名指揮的養成需要龐大的資源、實地的演練,透過在職業劇團的觀摩、參加指揮大賽與研習營是重要且有效的學習,唯有在學校與環境教育的互相支援下,才能讓在台灣學習指揮的有志學子在國內就能獲得豐富的學習及上台練習的機會,並讓大環境能有正向循環發展。

    文字|吳孟珊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國家交響樂團邀請旅外返台的三位小提琴家:胡乃元、陳銳與魏靖儀,演出韋瓦第給三把小提琴的協奏曲,圖為記者會現場。
    特別企畫 Feature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台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為全球少數能回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文字|張瑋珊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林懷民宣布兩年後退休 雲門舞集交棒給鄭宗龍

    【台灣】 林懷民宣布兩年後退休 雲門舞集交棒給鄭宗龍 編舞家林懷民於日前於第90號作品《關於島嶼》彩排記者會時,同時在表演藝術圈投下震撼彈,宣告2019年底卸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將於2020年由現任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接任。 現年70歲的林懷民,1973年創辦的雲門舞集不僅是台灣首支職業舞團,也是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歷年重要作品有:《白蛇傳》、《薪傳》,《九歌》、《流浪者之歌》、《水月》、《行草三部曲》、《稻禾》等,深掘亞洲文化底蘊,獲獎無數,包括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德國舞動國際舞蹈大獎的終身成就獎,並為《時代雜誌》選為「亞洲英雄人物」等。 「我不想讓雲門變成博物館式的舞團,」宣告「老人家歇歇腿,讓年輕人站起來」退休,林懷民期待雲門「不只是我的創作平台」,退休計畫是要「好好生活」。(張慧慧) 優人神鼓創新歌舞劇招募儲備團員 為了未來音樂劇的製作,優人神鼓將在12月份展開儲備團員的招募。預計在12月3日假永安藝文館-表演36房舉行招募說明會,並自即日起收件至12月15日止。招募對象為20歲至30歲,不分男女。初試為書面甄選,可先上網填寫報名表與問卷,通過初試者另行通知複試場次,將安排在12月16、17兩日;複試則是術科甄選,必考的是舞蹈或武術等肢體呈現,打擊或樂器演奏為加分項目,另有現場節奏、歌唱與肢體測試。 入選之儲備團員將於2018年1月2日起開始為期半年的培訓計畫,包含優人擊鼓訓練及表演、舞蹈、歌唱、靜心和客觀劇場、神聖舞蹈、內觀禪修、雲腳等。期間無須繳納學費、供食宿。培訓期滿經認證為正式團員後享薪資、勞健保及員工福利,並參與優人金瓜石本山亙古劇場、創新歌舞劇、實驗劇場等演出。相關報名資訊請參優人神鼓官網。(莊珮瑤) 【國際】 台灣指揮楊書涵拿下波蘭費泰爾貝爾格國際指揮大賽首獎 經歷了一星期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維也納

    導演米洛.勞7月起接任維也納藝術節總監

  • 看戲不忘電影

    速寫賴翠霜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未完待續的三幕劇

    鋼琴家范德騰與許哲誠的創作火花
  • 戲劇

    想笑就笑吧,走進假的園區來場真實的交流

    《泰雅文創精神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