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紙風車兒童劇團

相關文章 2 篇
  • 只要表演團體有雄心壯志,兒童市場是樂觀的。圖為紙風車劇團《銀河天馬》。
    專題

    潛力無窮的消費新勢力

    「九年一貫」的新課程實施以來,台灣的藝術教育方興未艾,加上亞洲被看好的消費實力、量少質精的育兒觀念等外在趨勢,只要劇團有雄心壯志,兒童觀衆將成表演藝術的消費新勢力,兒童市場無可限量。

    文字|陳音如
    第114期 / 2002年06月號
  • 紙風車劇團的「生肖系列」,抽取中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橋段新編而成的《孫悟空大戰牛魔王》,孫悟空七十二變的神通成了重點。
    親子

    四月天,好個親子看戲天!

    四月,兒童是劇場裡的主角。 為了把這個屬於兒童的節日妝點得繽紛絢爛,每年表演團體無不挖空心思,製作出比電視更具吸引力、比電玩更炫的題材,吸引這群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充滿各式聲色娛樂的「吞世代」走入劇場。 紙風車「搬猴戲」,神話主角大玩變變變 紙風車兒童劇團的「生肖系列」每回推出新戲碼,總是帶給小朋友意想不到的驚喜,像是《小小羊兒要回家三國奇遇》中劉備、關公、張飛三人大戰黃金賊,台上台下炮火隆隆、萬箭齊發的「械鬥場面」;《唐吉訶德冒險故事銀河天馬》盤踞劇院上空的四頭巨龍,小朋友看得比電影《侏儸紀公園》還震撼;《白蛇傳》巨型花燈造型搶眼,特別是〈水漫金山寺〉一段,觀眾席一片浩瀚汪洋淹沒了大人小孩陣陣的驚嘆聲。 「生肖系列」來到猴年,紙風車創意總監李永豐還有什麼鬼點子?抽取中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橋段新編而成的《孫悟空大戰牛魔王》,孫悟空七十二變的神通成了重點。如何讓孫悟空大顯身手,時而頂天立地、時而變成小飛蟲,與牛魔王上山下海鬥法,展現神話的想像空間?紙風車團長任建誠透露,運用舞台佈景及劇場燈光變化所創造出的火焰山暗藏玄機,演員利用溜滑梯式的軌道瞬間移動,上山下海飛天遁地一眨眼就辦到;隱藏其中的暗門,則可讓演員大玩超級變變變,創造物換星移的神話想像。 《新龜兔賽跑》變成兒童版《羅密歐與茱麗葉》?! 同一時間,台北愛樂兒童合唱團在台北國家音樂廳也推出一齣輕鬆熱鬧的兒童歌舞劇。由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龜兔賽跑》延伸改編的《新龜兔賽跑》,將龜兔賽跑的故事延續到十年後,上一代的積怨延續到下一代的競爭,反而造成了孩子們沈重的負擔和壓力。導演單承矩認為,故事架構近似兒童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劇中兩大家族──「龜家族」及「兔家族」的設定反映著現今的家庭結構,隱喻兩代之間的對立與互動,他想藉此以全新的角度透視現代父母、兒女相處時面臨的問題。 《新龜兔賽跑》全劇數十首歌曲,全由北藝大主修作曲畢業的高大偉創作,王柏森、洪瑞襄、車炎江等參與演出,龜兔家族的團體大戲則由台北愛樂兒童合唱團團員擔綱,舞台設計黎仕祺屆時將音樂廳佈置出夢幻童話情境,陪伴小朋

    文字|廖俊逞
    第136期 / 2004年04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劇

    《夢與陰影》 帶著觀眾一起離地飛行

  • 焦點專題 Focus

    李明潔:「不著痕跡的日常感最難。」

  • 特別企畫 Feature

    蕭煌奇:記憶、練習與模仿,作為建構視覺的方法

  • 戲劇(曲)

    臺灣豫劇團70周年團慶大戲 《鏢客》召喚武俠的多重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