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表演團體有雄心壯志,兒童市場是樂觀的。圖為紙風車劇團《銀河天馬》。(林鑠齊 攝)
專題 專題/兒童市場面面觀/前瞻篇

潛力無窮的消費新勢力

樂觀成長中的兒童市場

「九年一貫」的新課程實施以來,台灣的藝術教育方興未艾,加上亞洲被看好的消費實力、量少質精的育兒觀念等外在趨勢,只要劇團有雄心壯志,兒童觀衆將成表演藝術的消費新勢力,兒童市場無可限量。

「九年一貫」的新課程實施以來,台灣的藝術教育方興未艾,加上亞洲被看好的消費實力、量少質精的育兒觀念等外在趨勢,只要劇團有雄心壯志,兒童觀衆將成表演藝術的消費新勢力,兒童市場無可限量。

以兒童節目來說,戲劇類的兒童劇團是經營具規模且最爲專注的。台灣到底有多少兒童劇的觀賞人口?「台灣的兒童市場絕對要十個紙風車劇團才能滿足觀衆!」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信心滿滿地這麼說。

不同團體、活動,冷熱有別

紙風車兒童劇團今年雖然與文建會的扶植團隊獎助絕緣,但其四月間公演的《銀河天馬》卻締造了一萬二千人次的亮麗成績─對許多表演團體而言,高達九成五的票房可能是遙不可及的夢幻數字。相對之下,差不多時間推出《媽媽咪歐》的如果兒童劇團卻是票房慘澹,而長久經營的九歌兒童劇團十五週年的鄕土兒童劇《想飛的小孩》,每場觀衆人數平均也只有六千人上下。這樣的落差令人懷疑:台灣的觀劇人口有限,還有空間再容納另一個紙風車兒童劇團嗎?李永豐的期待會不會太誇張?

同樣是爲兒童製作的表演,不同的團體演出,不同的單位承辦製作,就會發生以上冷熱懸殊的狀況;傳統戲曲也是如此。台灣有衆多的戲曲劇團,但在一九九七年的「出將入相─兒童傳統戲劇節」之前,似乎並沒有「兒童戲曲」的概念和做法。然而,在兩屆的「出將入相」活動中,卻湧現幾乎每一場場外都有兩百多個人在排補位的熱潮,承辦該活動的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辜懷群表示,小朋友根本不管什麼劇種,只要好看就著迷,有很多人看了第一場,就要求父母買下接下來三場的票,所以到第三個禮拜之後,票口根本不用賣票了。

父母樂意奉獻給小孩

如此看來,兒童節目到底有沒有市場呢?或許我們可以從外在的趨勢檢驗這個市場的容量。

長期觀察亞洲的Paul French以及Matthew Crabbe在《行銷金亞洲》一書中指出,一九九七年的金融危機並未擊垮亞洲經濟,相反的,迅速崛起的新興消費階層,正準備從危機底層強勁反彈。亞洲一直是全球舉足輕重的市場,這裡的人口佔全球的一半,消費人口更達到十億以上。而另一個顯著的趨勢是家庭型態轉變,近年來,傳統大家庭已經逐漸被小家庭取代,消費型態也以家庭爲單位,在節育的觀念之下,每個小家庭都只有一至兩個孩子,因此,孩子成爲父母及家庭最重要的投資,父母非常樂意把一切最好的,包括教育和娛樂都奉獻給唯一的小孩,家庭熱中於消費的程度越來越明顯,不管經濟多麼不景氣,孩子的教育娛樂費卻照樣年年攀升。

高雄的觀戲文化正好可以應證此一趨勢。台灣有顯著的城鄕差距,以高雄來說,雖是大都市,但因當地以工業爲主,衍生出來的觀戲文化也不相同。在高雄,成人劇的觀衆主要都是學生和工作後第一個十年的白領階級,等他們結婚後,通常就離開了,而爲數更多的藍領階級根本沒有看戲的習慣,所以觀衆群遲遲沒有突破,劇團的成人劇做得很辛苦。南風劇團的團長陳姿仰表示,當地的大人捨不得也懶得看戲,但爲了栽培小孩,無論白領或藍領,很多都會帶著孩子來看兒童劇。因爲看好這幾乎與成人劇觀衆截然分開的觀衆區塊,像南風劇團和台東的台東劇團,這幾年也開始做起兒童劇。

借教育使力,開發維持觀衆

台灣的看戲人口一直不多,和台灣教育方針的偏差有很大的關係。很多台北的劇團到中南部巡迴演出或辦活動,都會深刻地感覺到「台北的小孩太幸福了」。中南部的孩子平常沒什麼機會看表演,所以劇團去的時候,即使是在籃球場上曬著太陽看對他們來講很陌生的京戲,照樣看得津津有味,他們對戲劇表現出的渴盼和熱情,常令劇團的人感動也感慨:台灣哪裡是沒有兒童的市場呢?現在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已經開辦,劇團若能借力使力,當可大有斬獲。

努力開發來的觀衆,也有賴劇團專業的行銷操作來維持。在「回客率」方面,像九歌的六千名觀衆中,每次回來購票的舊觀衆約一半,而紙風車平均有六至八成左右。新觀衆開發不易,所以許多團隊便花費大部分力氣在維持忠實觀衆。其中,紙風車的操作方法頗爲細緻,除了新製作上檔的宣傳前期以走媒體宣傳(包含各式媒體及平面通路)爲主,在某些偏遠的鄕鎭以宣傳車的方式普及宣傳,購票期再以電話行銷的方式和觀衆保持密切聯繫,針對資料庫名單直接服務,有效地穩固每一場的基本票源。

兒童市場的確是相當龐大的區塊,在成人市場成長緩慢,甚至停滯、萎縮的情形下,站在長遠培養觀衆的角度來看,表演團體應該要有開發兒童市場的雄心壯志才是。

 

特約撰述|陳音如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