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看版
一九九九雲林國際偶戲節
睽違四年的國際偶戲節,歷經兩年多的曲折籌備,加上海內外汲取經驗的奔波,終於可以在一九九九年三月,於雲林縣這布袋戲的故鄕,隆重粉墨登場! 偶戲,可以說是最具普遍性與共通性的庶民藝術,在世界戲劇史上,是不可缺少的一章。由於不同的文化傳統與歷史背景,逐漸成就了偶藝世界豐碩且多元的面貌。在世界村逐漸形成的二十世紀末,文化交流的日漸頻繁,爲各自在不同文化歷程下長成的偶戲藝術,創造了許多交流與撞擊,也因而產生了許多値得探究的議題。一九九九年的雲林國際偶戲節,除了依循前五屆的若干設計,將擴大深化活動內涵,邀請十九個國內外偶劇團共襄盛舉,更特別舉辦「國際偶戲學術硏討會」及「世界偶戲展」。 在「一九九九雲林國際偶戲節」中,邀請了來自三大洲的八個國外偶劇團,包括:有深富越南傳統文化特色的富多水木偶劇團、印度的傳統布袋戲劇團──那塔那凱拉里偶劇團(Pavakatha-kali Puppet Troupe of Natana Kair-ali)、獲國家指定爲「重要無形文化財」的日本淡路人形淨瑠璃館、融匯台灣布袋戲表演技巧及琉球地方文化特色的沖繩布袋戲劇團「風車」、爲成人觀衆演出女人心情故事的委內瑞拉拿庫劇團(Teatro Naku)、以戲劇來激發小朋友想像力的奧地利魔奇劇團(Mobiles Theater Fr Kinder)、致力於推廣偶戲和兒童藝術敎育的西班牙野伊達偶劇中心(Centre de Titelles de Lleida)以及擁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的義大利龍偶劇團(Teatro del Drago)。並且與雲林縣立文化中心就國內偶戲生態與地緣考慮,也分別邀請國內十一個偶劇團參與演出,概括了傳統布袋戲、金光布袋戲、皮影戲與現代偶戲等層次。 在「國際偶戲學術硏討會」中,邀請了十九位世界各地與台灣的偶戲學者專家和偶戲劇場工作人員與會發表論文。多位長年鑽硏該國偶戲的學者,將依其所長,闡述個人對於該國偶戲的硏究觀察,期待首度在台灣召開的國際性偶戲硏討會中,藉由多元文化的接觸,爲台灣的偶藝世界注入活力與新意。 而由「台北偶戲博物館籌備處」規劃的「世界偶戲展」,除有靜態的世界偶戲文物展出外,亦將於現場安排動態的工作坊演出,希望藉由動態活動與靜態展出的配合,盡可能全面地呈顯出不同國家不同劇團的偶戲形貌、
文字|林明德、雲林國際偶戲節
第75期 / 1999年0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