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訊息
-
尋找百分百的表演雜誌
與倫敦等高的休閒藝術指南Time Out
在倫敦花樣繁多的文字類娛樂指南中,Time Out所享有的龍頭地位絕對是無可動搖的。不論是當地居民,抑或是過往旅人,普遍皆已習慣透過這本週刊的呼息來與倫敦的脈搏共振。換言之,Time Out的存在,正是倫敦都會休閒文化之所以能夠傲視全球的最佳例證;兩者之間共生共榮,相互代言,儼然已經形成一種近似「以雲之深見山之高」的依附關係。 形象專業的娛樂指南龍頭 細究起來,Time Out成功的因素不外乎有三: 一、定位明確,形象專業:Time Out以娛樂週報的形式發行至今已近一千六百期,從各個角度來看都可算是一本格局鮮明、對象清楚的專業性刊物。雖然該雜誌按理應於每週三上午出爐,但一般來說每週二下午便可在倫敦市中心的書報攤購得。由於上市時間固定,銷售價格平穩(目前每本零售價約合台幣一百元左右;訂戶與學生則另有折扣優待),報導內容廣泛、精準,且重題材均衡與雅俗共賞,因此長期以來一直保有良好的公信力。 二、編排活潑而不凌亂,資料詳盡而不瑣碎:Time Out的內容大抵可以細分為專題、訪談、商購、餐飮、美術、靈修、詩書出版、兒童遊藝、喜劇、舞蹈、電影、同性動態、音樂、政治、運動、學生活動、劇場、旅遊、分類廣告與室內消遣(含一週電視、廣播節目表及電玩、錄影帶之最新資訊)等二十餘項,依英文字母序編列,相當易於翻查。此外,雜誌內文對於所載活動的時間、地點和性質皆以文字條塊一一陳列,並且不厭其煩地描摹相關的開放時限、票價折扣、公車路線和地鐵站名,讓讀者不消多少功夫便能縱觀全局,對所謂的4W:what(看什麼)、where(在哪裡)、when(什麼時候)、how(怎麼去)了然於胸。値得一提的是,Time Out的版面安排儘管緊湊靈活,卻無日式娛樂誌的花俏細瑣,並且鮮少出現多彩切割的複合式畫面,徒添讀者視覺上的負擔,因此可以算得上是本既實用、又貼心的工具書,兼顧了不同年齡層之讀者群的需求。 三、掌握時尚,創造趨勢:經過多年的耕耘、累積,Time Out與倫敦一帶的休閒藝術行銷圈之間早已建構起良好的默契和順暢的溝通管道,是以編輯群往往能在第一時間內採集到最為完整可靠的活動訊息,然後迅速地加以消化爬梳,編寫付梓。儘管該雜誌每天經手的資料文案多如過江之鯽,但其記者、主筆卻能憑藉著本
-
尋找百分百的表演雜誌
東京都情報誌選介
東京都內大約有一百六十個電影院、七十座劇場、平均每個週末大約有八十齣戲正在上演,有近四十場的現場熱門演唱會、五十個美術館、八十六個藝廊正各自主辦著展覽會。如果你在辛勤工作了一個星期之後,想要好好安排一個周末約會的話,買一份都會情報誌是不可或缺的;PIA(音譯為「劇場」之意)週刊正是這樣一份「表演藝術情報誌」。 它的內容分為電影、音樂、藝術展覽、運動、戲劇、活動以及電視等七大部分,當中幾乎滴水不漏地搜集了一週所有的表演展覽活動;一目了然以及易於掌握是這份雜誌最主要的編輯特色。以戲劇部分為例,首先是以兩頁篇幅介紹話題人物或劇團,並且介紹幾個最新的製作;接著推薦本週二十幾齣舞台劇,每個介紹都附上劇照以及簡短的文字。PIA週刊最主要的特色是最後會將一週以來所有的表演活動依據劇場場地、劇團以及演出時間再做歸類整理,並附上劇場位置圖。這樣一份工作整理起來想必費時費力,對讀者而言卻是非常有幫助,用起來十分就手。 PIA週刊創辦於一九七二年,正是東京表演藝術活動如雨後春筍般急遽增加的年代,原本是由幾位大學生合辦的手工雜誌,隨著東京的知識爆炸而成了東京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來由雜誌起家的PIA更整合了電腦網路與售票連線點,現在已經成了日本最大的售票系統,讀者可以在買一本雜誌之後上網查詢特定演出節目是否還有席次與座位,並且直接在網上訂票,十分方便。 PIA的優點是情報周全與使用方便,但如果想從龐雜的表演資訊中,過濾出符合自己的興趣,並有相當水準的演出的話,觀衆便需要更多的資訊以及更有力的推薦,東京另一本叫做《劇場導覽》的Theater Guide月刊應該是很好的選擇。Theater Guide與美國百老匯Play Bill雜誌合作出版;除了舞台資訊的整理之外,Theater Guide還有許多劇壇動態、劇場人物的專訪或對談,以及每個舞台作品的簡介。Theater Guide的舞台演出報導相當周全,無論歌舞劇、能劇文樂與寶塚歌舞的演出等都在它的涵蓋範圍內,是每個試圖「狩獵」東京都劇場表演愛好者必備的情報資訊。 文字|林于竝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助理教授
-
尋找百分百的表演雜誌
依附在大衆文化之下的法國《影音視綜覽》
盧貝松的電影《聖女貞德》為媒體舉行的首映會結束後,電影公司方面要求《影音視綜覽》週刊Telerama先不要做評論,等影片上市後一星期再評論。該刊果眞沒登出評論,卻在電影評論欄中將電影公司的要求複述了一遍,影片在法國上市後深受此舉的影響而遭逢敗績。每期銷售量達八十萬份的《影音視綜覽》,不僅在法國電影界具有權威性,它同樣在電視、廣播、音樂、戲劇、美術各方面影響廣泛。筆者最初以為它只不過是一份「電視週刊」罷了,後來終漸漸瞭解它,深受到這個「法國文化界奇蹟」的吸引與震撼! 剛在二〇〇〇年慶祝創刊五十周年的《影音視綜覽》週刊,一九五〇年創刊時稱為《廣播電影》週刊Radio-Cinma,五個工作人員,銷售量八萬份左右,它在廣播電視上嚴謹的報導與評論逐漸受到歡迎,隨後陸續將電視及其他各類藝術納入,規模與銷量與日俱增,終演變成今日具有一百八十位職員、銷量突破八十萬份的大格局。 在兩百頁左右的篇幅中,主要電視台與文化性廣播電台的節目表已佔了將近一半的比例,但這些節目是經過描述與評論的。評論則以「搶先報」的方式呈現,也就是說,節目尙未播出之前,記者早已到各電台聽、看或瞭解過節目的內容與水準;所有評論過的節目依水準分成三級:三個T字記號到一個T,讀者只要依照這個指示,就足以選定、瞭解該週想收看或收聽的節目了。 另外的一百多頁篇幅,則留供各類文藝時事的報導與評論,由於每門藝術所分配到的篇幅相當有限,記者們必須以最精簡有效的方式去呈現:豐富而吸引人的圖片、扼要而中肯的敘述。某些較大的文化事件,則另出「號外」,以專冊詳加介紹。例如半年前,布烈茲(P. Boulez)指揮管弦樂團演奏斯特拉溫斯基的《春之祭》,伴奏「吉普賽人馬戲團」(Zingaro)的演出即有專冊介紹。 《影音視綜覽》週刊的奇蹟在於:將文化送進大部分法國家庭,讓大部分法國人在「懂得」看電視、聽廣播之餘,還會受到各類藝術的吸引。薄利多銷的策略(一期不到五十元台幣)更有助於此奇蹟的蔓延。 文字|陳漢金 東吳大學音樂系副教授
-
尋找百分百的表演雜誌
很資本主義,但也很另類藝術
紐約《村聲週報》是美國規模數一數二的免費週報,幾乎每個在紐約市的人都翻過這份週報,除了另類走向的文章、詳盡的藝文娛樂情報,戲劇舞蹈方面的藝文評論的權威性更與紐約時報齊名。該刊戲劇版主編布萊恩.帕克斯說道:舉辦歐比獎有助於讓大家知道村聲週報的存在,而給獎本身有助於將外百老匯劇場活動「合法化」。它告訴大衆,在那些小劇場中也有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