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地鐵站出口處的時間轉換器。
    焦點專題 Focus

    劇場裡的魔法與成長──《哈利波特:被詛咒的孩子》東京現場直擊

  • 書信體

    潮州戲

  • 關於戲劇的五四三

    戲長怎麼算?

  • 《落葉歸根》致敬媽姐一生無私的奉獻,海報素描出自檳城建築師梅志雄之手。
    檳城

    喬治市姑婆屋的沉浸式演出 述說「媽姐」人生

PAR數位廣告買二送一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跟著垃圾車遊台北

相關文章 1 篇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素人參與/跨領域協作

    創作者讓出位置 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

    從台灣小劇場史來看,九○年代百花齊放的一群非藝術學院背景的「藝術素人」,如今多數都已作為中生代專業劇場頂梁柱,「素」與「不素」在這樣的藝術參與脈絡中看似找不到著力點,但除了藝術作為職業的選擇之外,當代創作者所提出的計畫或創作中所觸及的「素人參與」卻有著另外一層含義藝術家讓出空間,透過活動、事件、過程、表演等方式,讓觀眾從傳統被動的角色,趨向主動介入、協作作品,貢幼穎說:「這種素人參與形式,趨向社會投入,展演更飽含社會意識。」

    文字|張慧慧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