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
-
焦點專題 Focus
關於攝影,李佳曄還想說的是……
其實,除了劇場之外,我每年回金門都會四處走走,記錄故鄉的模樣。冬天的金門通常沒有什麼人,整個地方灰灰的,我很喜歡那種荒涼、平靜的感覺。如果未來舉辦攝影展,我其中一個想拍的畫面,就是金門的「互花米草」。我拍攝的幾張照片,面向海岸,乍看之下像是某種海埔新生地,實則是嚴重氾濫的外來物種,導致海岸線陸化,潮間帶消失,其中許多豐富的物種也連帶不見了。這樣的景象,10幾年前我還看不到,但一年一年回來,發現它是以幾公頃的速度在增長,再這樣下去,以往金門的海景意象或許就不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草地可是,第一次看到互花米草的時候,我覺得很美,非常美。之所以會覺得美,卻是因為無知的緣故。若有人第一時間看到這張照片,大概也覺得這很美吧?但如果知道背後隱藏的議題性,這層「美」還存在嗎?若說我能以攝影為家鄉做點什麼,或許這是我能夠做的事。
-
攝影手札
金門來了眾志成城的老虎
晚風徐徐的夜,金門大橋邊,紙風車劇團熱鬧上演《武松打虎》。 晚餐後,人們攜家帶眷走出家門,自備座墊的,讓孩子坐在肩上的, 親朋好友一群一群坐在馬路邊的, 一起享受在自己的家鄉熱鬧開心的看戲時光。 一位牽著小孩的觀眾在演後人潮漸散時,經過蹲著拍照的我,對我比了個讚, 滿臉笑容地說:謝謝你們把這麼精采有趣的表演帶來這裡。 被誤以為是工作人員的我,有點錯愕但也與有榮焉。 憶起自己看戲滿足時,也是對呈現一切的人,萬分感謝在那短暫的時光努力工作的人們。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造訪實景
基輔「金門」 羅斯王朝的歷史榮光
由基輔大公雅羅斯拉夫於十一世紀建造的「金門」,是基輔城的正門,當年為了向歐洲文明城市看齊,雅羅斯拉夫仿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來建設基輔,「金門」正象徵著烏克蘭在基輔羅斯時期作為當時權力中心和國力邁向顛峰的開端。歷經歷史風華,其實「金門」遺址已不復見,現在的金門是一九八二年為紀念基輔建城一千五百周年而重建的,與哈特曼所描繪的《基輔城門》一畫也大相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