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屆CLAP傳奇夏日藝術節開幕記者會貴賓合影。
    其他

    第二屆CLAP傳奇夏日藝術節 當代再續傳奇

  •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演出劇照。
    戲曲

    熱鬧討喜的當代政治預言

    評《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
  •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演出劇照。
    焦點專題 Focus

    用14年的時間,學會一個擁抱的方法:金士傑與卜學亮在《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靈魂交會(下)

  • 《1家2加毛毛蟲》故事以三代人的生命經歷串起對時間的想像。
    戲劇(曲)

    《1家2加毛毛蟲》結合偶戲、光影與空間 沉浸式劇場呈現「時間」魔法

關於她們與舒服的藝術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執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

相關文章 1 篇
  • 音樂新訊

    分而再合 三地琵琶相見歡

    「推手為枇,引手為杷」。從枇杷到「琵琶」,這個發展超過兩千年歷史的樂器,在這麼一彈一撥之下,唱出了多少人世蒼涼?更翻山越嶺,橫跨了多少疆域?一把琵琶,橫抱、直抱、有用撥子、有五指輪奏;在東亞各國,更伴隨迥異的唱腔,有不同的表現手法。為此,臺灣國樂團以南管琵琶與中國琵琶作為兩岸切磋的媒介,輔以日本薩摩琵琶展開國際交流,透過琵琶一項樂器探討台灣、中國及日本三方在地域上的源頭與變革。 為突顯不同特色,樂團邀請台灣的王心心、中國的曲文軍與日本的岩佐鶴丈與樂團共同合作。在上半場各以純粹的獨奏方式,展現琵琶不同形制的特殊性;下半場則在首席客席指揮閻惠昌的帶領下,讓琵琶與樂團演出拿手的協奏曲。在最後,更讓三位演奏家同台與樂團演奏琵琶、薩摩琵琶、南管琵琶協奏曲,使分流已久的樂器,再有合而為一的感受。此外,更難得地邀請到學者林谷芳擔任主持,在樂聲中引領觀眾了解各種琵琶的淵源、形制、流派及樂曲特性,介紹此樂器多元又迷人的風貌。

    文字|李秋玫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