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羅智信而言,這些物件不是展覽的「道具」,而是與機構共同演出的「演員」。他擅長捕捉日常中的錯覺與荒謬,從現成物中重組現實,讓觀者在作品中看到熟悉的線索,又察覺那微妙偏離的現實。
    其他

    表演藝術圖書館非靜態策展 藝術家羅智信以《KnockKnock#1: 黃瓜》打開空間想像

  • 王世緯與女兒廖宇墨。
    焦點專題 Focus

    是母女,也是兩個演員的擁抱與對話

    王世緯與女兒廖宇墨
  • 第36屆傳藝金曲獎音樂類特別獎得主陳茂萱(左)與第36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得主林吳素霞(右)。
    其他

    第36屆傳藝金曲獎公布入圍名單 陳茂萱、林吳素霞獲特別獎

  • 台灣場螢幕,攝於開演前。
    回想與回響 Echo

    技術驅動的表演革新與文化重組

    關於《今昔饗宴千本櫻 萬博版》
潮州戲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戲說三國

相關文章 2 篇
  • 台北

    瞌睡蟲不見了

    左「出將」、右「入相」,中國古老舞台上鏗鏘,唱「歌仔」、說「相聲」,Y、Z世代感覺好陌生。且看薪傳、當代傳奇、明華園、相聲瓦舍和牛古,使出渾身解數把中國傳統戲劇大鬧翻天,變出新花樣。

    文字|楊璧菁
    第58期 / 1997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兒童傳統戲劇節

    爲了讓小朋友能多認識中國傳統戲劇,此次由文建會主辦,辜公亮文敎基金會承辦的兒童傳統戲劇節,將邀請五個表演團體,帶來爲期一個多月的演出。 首先上場的是薪傳歌仔戲團的《黑姑娘》,此劇改編自西洋童話故事《灰姑娘》,希望藉著熟悉的故事,讓小朋友輕鬆進入歌仔戲的世界;十月則將有當代傳奇劇場的《戲說三國》、明華園歌仔戲團的《蓬萊大仙》以及相聲瓦舍的《相聲說戲》;戲劇節最末則由牛古演劇團的《老鼠娶親》做結尾,希望一系列的演出能讓小朋友更了解傳統戲劇,輕輕鬆鬆體驗奶奶的兒時歲月。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57期 / 1997年09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