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出將」、右「入相」,中國古老舞台上鏗鏘,唱「歌仔」、說「相聲」,Y、Z世代感覺好陌生。且看薪傳、當代傳奇、明華園、相聲瓦舍和牛古,使出渾身解數把中國傳統戲劇大鬧翻天,變出新花樣。
薪傳歌仔劇團《黑姑娘》
9月28日 14:30 19:30
9月29日 14:30
當代傳奇劇團《戲說三國》
10月4日 19:30
10月5日 14:30 19:30
台北新劇團《大鬧天宮》
10月11日〜12日 14:30
明華園歌仔戲團《蓬萊大仙》
10月18日 14:30 19:30
10月19日 14:30
相聲瓦舍《相聲說戲》
10月25日 14:30 19:30
10月26日 14:30
牛古演劇團《老鼠娶親》
11月1日 14:30 19:30
11月2日 14:30
兒童劇只能用西方劇場的形式演出嗎?傳統戲曲的觀衆一定只有老年人和學生嗎?適合兒童觀賞的傳統戲曲只有布袋戲嗎?今年,文建會主辦,新舞台承辦,爲小小觀衆群量身訂做包含中國傳統各劇種的節目,先向各「劇」林好手發出英雄帖,有二十四個團體回應,最後藉由戲劇專家、兒童心理學者等諸位長老,評選出給兒童觀賞的傳統戲劇五齣,盟會定名爲「出將入相─兒童傳統戲劇節」,一新兒童劇的「洋派」做法。(註)
兒童戲劇的新潮流
台灣自有兒童劇團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歷史。經過十多年來的發展,只要一提到「兒童劇」,十分容易讓人聯想到九歌、一元、鞋子、紙風車……等等劇團的作品。由於這些劇團多半受過西方兒童劇場的啓發,因此使用的劇場語言和表演方式,也往往承襲自西方劇場。當初這些劇團在戲劇界獨樹一格地專爲兒童創作與演出,而今,在慶祝兒童劇團十週歲的同時,不僅宣吿了「兒童劇」在台灣戲劇發展上,留下一個不可抹滅的痕跡,同時也預示了另一波新潮流即將展開。在西方兒童劇場表演形式在台灣立定脚跟之後,傳統戲劇也將跟進,向兒童觀衆和家長們招手。
薪傳歌仔戲團、當代傳奇劇團、明華園歌仔戲團、相聲瓦舍以及牛古演劇團,是六月份揭曉的「出將入相」入選團體名單。入選的劇團都是以演出傳統戲曲聞名,或是成立不久的新劇團,而一般人印象中的兒童劇團,反都不在名單之列。這除了顯示主辦單位對於演出是否爲「傳統戲劇」有嚴格的要求之外,同時也擴大了「兒童劇」的範圍──除了西方劇場的演出方式外,傳統戲劇也可以很兒童。
傳統戲曲的新方向
「出將入相」不止對兒童劇造成衝擊,對傳統戲劇的演出團體而言也是一次轉型的契機。傳統戲曲在創新的路途上,是不是達到預期的目標了呢?觀賞傳統戲曲的人口是不是因此而倍增呢?當代傳奇劇團的吳興國以及薪傳歌仔戲團的團長廖瓊枝都認爲,傳統戲曲應該從兒童觀衆培養起。吳興國和兒童接觸的經驗是,小朋友就像一張白紙,並不懂得區分傳統和現代戲劇,如果你曾經吿訴他一張桌子有時代表一個山頭,有時又是一張床,他都可以很自然地接受這些戲劇語言。廖瓊枝也表示,「只要接觸就會留下印象」。她曾經敎過一批秀朗國小的學生,這些小朋友不止喜歡學歌仔戲,還會要求爸爸媽媽帶他們去看歌仔戲演出,可見創造兒童和傳統戲曲接觸的機會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此次兒童傳統藝術節主要目標之一。
相聲瓦舍以及牛古演劇團,則將這次的演出,當作是劇團運作方向的另一種選擇。馮翊綱認爲,相聲在本質上原本有許多「兒童不宜」的部分,但是爲了演出給兒童觀衆看,必須選擇適合兒童觀賞,同時又不失相聲譏諷本質的段子,對他和宋少卿兩人都是一種新的嘗試。牛古演劇團的廖順約在小學任敎已有近十年的經驗,可以說深諳兒童心理,他很早以前就想要做一齣兒童傳統戲劇,只是苦無資源(包括人和錢),這次的演出可以說是遂其所願。有了這次的演出經驗之後,他打算將兒童傳統戲劇,做爲牛古演劇團主要的創作方向。
不論是先前就已考慮過培養兒童觀衆的重要,或是從參加甄選之後才開始思考傳統戲劇和兒童的關係,這次的演出,對入選的五個團體而言,都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和突破。因爲這次的觀衆群將和以往有很有大的不同,不再是成人觀衆、老人家或學生,而是兒童、父母甚至祖父母一同前來。爲了迎接這一批新的觀衆群,勢必要對演出做一番審視與調整。
多樣內容精緻組合
在兒童傳統戲劇節裡,觀衆將看到說書、相聲、歌仔戲、京劇等等演出形式。除了會聽到說書人講精采的三國演義,聽相聲演員說學逗唱之外,還會看到蓬萊大仙李鐵拐如何由一名俊美的少年變成跛脚的臭乞丐;看到京劇版老鼠娶親的故事,以及歌仔戲演員如何將灰姑娘變成黑姑娘等等。除了演戲之外,現場還將有帶動唱、有奬徵答、演員排排坐觀衆問問題等等交流活動。幸運的觀衆還有機會上台充當臨時演員,過過戲癮。所有這些豐盛的佳餚,都將集中在九月底到十一月初上桌。
薪傳歌仔戲團的《黑姑娘》改編自童話《灰姑娘》。廖瓊枝說,將劇名改成《黑姑娘》,一來是因爲「灰」在台語裡的音和「花」太接近,容易讓人誤會,二來是因爲女主角每天要燒煤煮飯,常不小心用沾了煤灰的手去擦汗,自然就成了「黑姑娘」了。劇中講述黑姑娘因父母離異,後母百般虐待,後來因爲王子的出現而改變了命運,除了服裝全新製作,並增加許多動物角色幫助黑姑娘外,當然也少不了仙女變魔法、舞會,以及試穿玻璃鞋等等。除了演出之外,廖老師還將現場敎唱一首她親自編寫的歌謠,讓小朋友們學習如何唱「歌仔」。
當代傳奇劇場演出的《戲說三國》,是由去年吳興國曾經爲小朋友表演的《吳興國說三國》發展而來。與上次不同的是,演出形式將由吳興國一人邊說邊演,轉變成說書人只管說,其他演員則隨著說書人描述的劇情輪番上陣,演出三國演義中的重要情境。演出將分七個段落,一一呈現三國故事裡的最膾炙人口的情節。由於《三國演義》裡的人物衆多,又有許多戰爭的場面,因此連同演員和文武場,估計最多會有五十人同時在台上演出。除了交代故事之外,吳興國最希望敎小朋友的,還是三國演義裡對人情道義的重視,以及京劇表演的抽象語言,因此他所扮演的說書人,會在必要時讓演員停格、重來,好讓小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聲瓦舍的《相聲說戲》則透過馮翊綱、宋少卿兩人的對口相聲,以三段〈腿子活〉(除口說之外,動作和走位也多的相聲表演),呈現由京劇衍生出來的趣事或怪相。其中〈戲劇雜談〉點出京劇表演和寫實表演的不同;〈空城計〉要演一位打混的演員如何把戲徹底搞砸的經過;〈黃鶴樓〉說的則是一位愛吹牛的京劇票友明明不懂卻裝懂,結果被拆穿牛皮的經過。馮翊綱特別強調,雖然這次的動作不比說話少,但是相聲裡有許多語言的隱喩和暗示,是十歲以下的小朋友可能還無法領會的,因此這些內容對大一點的觀衆可能比較合適。
牛古演劇團的《老鼠娶親》,則是將中國兒童故事《老鼠娶親》改編成京劇演出。由廖順約擔任編劇,並邀集王勝全共同指導演員排戲。由於廖順約曾經有多次指導小朋友認識戲劇的經驗,因此他對兒童觀賞戲劇的心理特別有硏究。據他說,如果把一齣戲弄得太嚴肅,講話多於動作,小朋友很快就會失去耐性,因此他選擇老鼠娶親的故事,因爲主題簡單,從頭到尾只是敎小朋友要對自己有自信,但是如何把它「演得有趣」,讓小孩看得開心,就需要一點技巧了。這齣劇將從老鼠王的慶生會被貓襲擊開始,最後結束在婚禮。喜歡演戲的廖順約也將在劇中軋兩角。
不務正業卻精釆可期
「出將入相」的五個表演團體,爲了要迎接這些小朋友觀衆,在演出上都增加了許多新的嘗試,有些甚至超乎想像。例如當代傳奇吳興國,不再扮演京劇裡的武生,而改扮說書人;薪傳歌仔戲團因爲要演灰姑娘的故事,爲了符合西洋故事背景,全部的戲服都請人重新製作。明華園雖然以前也演過李鐵拐的故事,但是爲了兒童觀衆,也將「蓬萊大仙」做了相當程度的改動。雖然牛古演劇團演的是西方現代戲劇,因爲這次的戲劇節,也開始創作京劇;相聲瓦舍也是頭一遭講相聲給小觀衆聽。由此可知,這次的演出不是將傳統戲曲和曲藝原封不動地搬上舞台,而是針對兒童觀衆,創造出全新的傳統戲劇劇本。
此外,由於國慶日檔期出現空窗,新舞台緊急邀請李寶春演出生動活潑的《大鬧天宮》,毋須特別調味加料的傳統演出,就足以吸引小朋友的視聽。
「出將入相─兒童傳統戲劇節」的舉辦,對兒童劇以及傳統戲曲,在觀念上都造成衝擊。一些經常使用西方劇場概念演出兒童劇的團體,都不在入選名單之中,反倒是以演出傳統戲劇聞名或是新興的劇團得以入選,可見這次的戲劇節有「換人做做看」的意味,希望讓兒童眞正接觸到傳統戲曲(或曲藝)。對於參與演出的團體而言,兒童傳統戲劇節的舉辦,引發了他們爲兒童創作傳統戲劇的動機,甚至考慮把它當作劇團發展的主要方向。也由於這些創作和演出,使得「兒童劇」應該包含哪些內容,有了新的定義。
演出傳統戲曲給兒童看,乍聽之下會讓人覺得有些不習慣,但是當它落實到演出,引起大家深入思考這個問題之後,才讓人驚覺如果不從小讓兒童有接觸傳統戲曲的機會,如何能期望這些觀衆長大之後對傳統戲曲有興趣?此次參與演出的五個團體,肩負著兒童觀衆對傳統戲曲的第一印象,這次的接觸,會是許多小朋友,甚至大人們與傳統戲曲的第一次接觸。除了少數學校的傳統戲劇社團之外,這次的戲劇節不止是一次課外活動,同時也是另一個傳統戲劇敎育的起點。我們期待這樣的活動不是一個稍縱即逝的終點。
註:國內對「兒童劇」的概念,多半沿襲自西方,指「專業的劇場工作者及演員,針對兒童觀衆,所製作的戲劇」。國內的兒童劇團也多半秉持這樣的概念,加上自己的創意爲兒童演出。而傳統戲曲由於和祭祀、節慶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觀賞者常常不分老少,鮮少特別爲某個年齡層的觀衆製作演出。這次的「兒童傳統戲劇節」結合了數個專業傳統戲曲表演團體,爲兒童觀衆創作與演出,可以說是以傳統戲曲的形式,表現西方兒童劇概念的一項創舉。
文字|楊璧菁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