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比希的兩場「豐碑性」交響經典
貝多芬的《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藉由宏偉形式與深廣內涵所建立之「豐碑性」為其後的交響曲創作築起一道難以踰越的高牆。但後繼者莫不滿懷誠心敬畏地承繼交響曲的創作之路,布魯克納與馬勒都各自為交響曲開拓了新的面貌。五月份,NSO桂冠指揮赫比希將先後獻上上述兩位所創的「豐碑性」交響經典:布魯克納第九和馬勒第二。
貝多芬的《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藉由宏偉形式與深廣內涵所建立之「豐碑性」為其後的交響曲創作築起一道難以踰越的高牆。但後繼者莫不滿懷誠心敬畏地承繼交響曲的創作之路,布魯克納與馬勒都各自為交響曲開拓了新的面貌。五月份,NSO桂冠指揮赫比希將先後獻上上述兩位所創的「豐碑性」交響經典:布魯克納第九和馬勒第二。
在NSO「英雄」音樂會中,該團桂冠指揮赫比希將以深厚的德奧曲目功力,以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來展現NSO在這幾年來所鍛造出的歌唱性特質,而客座演出的小提琴家哈察特揚則將以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揮灑其超卓琴藝。老少英雄同台,一起鋪展精采磅礡的樂章。
國臺交新樂季已經由八月廿四日、陳樹熙指揮胡德夫演奏演唱的「原住民新韻」揭開序幕。攤開國臺交下半年的菜單,除了有與唐美雲歌仔戲團合作的跨界製作《蝶谷殘夢》讓人驚艷外,國際音樂節的室內樂與柏林愛樂單簧管首席麥爾領軍的音樂會,也令人拭目以待。
在九月二十日交織著星光與樂音的晴朗夜晚,我們遇見了一場具有「嘉年華」意味的音樂盛宴儀典,它雖然不比俄國思想家巴赫汀的嘉年華模式理論透過狂歡慶祝的方式,對於現存秩序做一全面性反動顛覆來得激進。然而,一種跨越、穿透年齡、階級、族群、品味的表演藝術活動可能性是可以被開發與創造的。
活躍於歐美樂壇的指揮大師、被譽為「卡拉揚接班人」的根特.赫比希,與當代俄國最有天分的年輕小提琴家瑟吉.基洛夫,即將在NSO的邀請下同台交鋒。這次音樂會,將以孟德爾頌與布魯克納的經典德奧曲目,展現抒情與壯闊兩種情懷。
在「傳奇.世紀」音樂會中,面對柴科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與《第五號交響曲》兩首經典曲目,向來以「平凡中見偉大」特色讓樂迷嘆服的鋼琴家蓋瑞.歐森,與最能驅使樂團發出「標準音色」的指揮大師赫比希,將如何展現兩曲的精采詮釋?令諸多樂迷引頸以待。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