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機械注入靈魂之光
韓國藝術家崔旴嵐的創作都賦予機械「生命」,他認為擁有生命的證據就是「動」,並以「靈魂機械」稱呼自己創造的新物種,它們猶如經歷漫長的演化過程,從遠古走向現在的未來生物。透過動態雕塑,他傳達了個人對於政治、城市與生存環境的看法。在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的「靈魂機械鍊金術」個展,可說是崔旴嵐迄今最大規模的個展,共展出卅三件歷年代表作。
韓國藝術家崔旴嵐的創作都賦予機械「生命」,他認為擁有生命的證據就是「動」,並以「靈魂機械」稱呼自己創造的新物種,它們猶如經歷漫長的演化過程,從遠古走向現在的未來生物。透過動態雕塑,他傳達了個人對於政治、城市與生存環境的看法。在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的「靈魂機械鍊金術」個展,可說是崔旴嵐迄今最大規模的個展,共展出卅三件歷年代表作。
新一波的偶戲創作,不再局限於傳統類型的劃分,甚至無法以舊有的偶戲規則歸納。大體來說,現階段的歐陸偶戲有幾種實驗方向:人的形體模擬再創、物件的行進與演變、視覺圖像的組織、機械或自動裝置、未加工的材質等等。總之,透過這些媒材,偶戲的表演空間超越了演員的肉身,著重無生命的物質表現。「操偶」的定義也就此翻轉,從原本的主從權力關係衍伸為:「共同呼吸的生命體」。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