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專題 Focus

    當代馬戲在柏林

  • 舞者將狂烈怒吼轉變為不馴的戰歌,以脆弱肉身衝撞巨大的怪物,為年輕世代贖回面對氣候災變、父權瓦解、社群疏離種種崩壞的勇氣。
    舞蹈

    馬賽國立芭蕾舞團《崩世光景》 探索當代人如何在崩壞中打開未來可能

  • 「國藝會30茶會」致詞貴賓合影。左起:不貳偶劇創辦人郭建甫、國家文藝獎得主潘皇龍、建弘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洪敏弘、國藝會前董事長林曼麗、國藝會董事長林淇瀁、文化部部長李遠、國藝會董事蕭新煌、國藝會執行長李文珊、微光製造藝術總監王宇光、澳洲駐台辦事處蕾英諾副處長。
    其他

    啟動下一個藝術時刻 國藝會30周年與藝文界夥伴歡喜相聚

  • 君舞蹈劇場獲選2025年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團隊。圖為2025年度新作《屋喀vugˋhaˊ》劇照。
    其他

    2026年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及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 即日起徵件

香港artmate-十一月號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胡少安

相關文章 3 篇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戲是薰出來的──

    五十年前,一批「富連成」科班來台的京劇演員,成了京劇在台灣的播種人,二月間辭世,素有「戲包袱」美稱的馬元亮先生是其中之一。他那一輩從事教學的京劇老師,沒用教本,帶著學生站在舞台邊「薰」戲講戲,沒有道地流派的束縛,卻養成了如今台灣中生代勇於創新的京劇演員,展現出與大陸京劇演員不同的視野。

    文字|王安祈
    第136期 / 2004年04月號
  • 里程碑 Milestone

    昔人今已遠,典型在夙昔

    胡少安是傳統京劇全盛期的代稱,周正榮的精神風貌是新舊世代交替間對藝術的堅持,兩人各自站在不同的文化思潮轉折點上,彰顯著各自的意義。年輕一輩的高蕙蘭,則在台灣文化變遷的程途上留下了深刻印記,見證了台灣京劇自家的氣質。

    文字|王安祈
    第108期 / 2001年12月號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兩岸三老,好辣的薑!

    文字|白水
    第76期 / 1999年04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