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 从戏曲到工艺 曾经的炫丽与灿烂
时代的变迁,社会型态的改变,让不少早年盛行的活动愈趋少见,而与之相随的传统技艺也随之式微,如传统戏曲中的九甲戏,宗教祭仪中的傀儡戏,祭典丧仪里的纸扎,舞狮表演的纸狮头,内台戏的手绘布景,还有手绘的电影看板等。它们都曾有过兴盛灿烂的风华,而今,却成为人们怀旧的视觉风景
时代的变迁,社会型态的改变,让不少早年盛行的活动愈趋少见,而与之相随的传统技艺也随之式微,如传统戏曲中的九甲戏,宗教祭仪中的傀儡戏,祭典丧仪里的纸扎,舞狮表演的纸狮头,内台戏的手绘布景,还有手绘的电影看板等。它们都曾有过兴盛灿烂的风华,而今,却成为人们怀旧的视觉风景
暌违三年,苏州评弹大师盛小云与苏州市评弹团终于再度造访,带来「天籁云间」评弹经典书会。这次演出将呈现「四大名著」及「古代爱情」专场,选择的都是观众熟悉的故事,以期减少语言的隔阂,让台湾观众也能领略苏州评弹的趣味和优美。更将首度远征高雄,让南台湾观众也能聆赏到苏州评弹的细腻优美。
今年高雄春天艺术节的歌仔戏除了明华园日字戏剧团《巾帼医家》、一心戏剧团《千年》及少年歌子计划演员及乐师的《灵界少年侦查组特别篇永不坠落的星辰》外,还有春美歌剧团《兵临城下》与秀琴歌剧团《寒水潭春梦》。《兵临城下》以四诸侯国连年征战为背景,几乎所有人物都在战争中面临各自的矛盾与抉择;《寒水潭春梦》则改编自真人真事,探讨宽容、赎罪、谅解与奉献的爱。
昆曲为什么叫作昆曲?为什么被称为「百戏之母」? 昆曲为什么都唱得很慢呢?昆曲和京剧要怎么分辨? 不可讳言,文化内涵丰厚的昆曲总会让人有「高不可攀」的印象, 十一月起将有多档昆曲演出陆续上场,趁此机会,何不让我们离昆曲更近一点? 本刊特邀水磨曲集昆剧团艺术总监陈彬,来为我们这些门外汉开门引路,一探昆曲优雅美丽的世界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戏剧院的首档节目《相思唱歌仔》,邀集多个歌仔戏团与多位剧场演员,由在歌仔戏及影视界皆受肯定的吕雪凤担纲主演,唱出主角「琼花阿嬷」身世记忆,也串起歌仔戏的百年风华。编导王友辉藉著剧本设定透露一些想传达给观众的讯息:「琼花」与「昙花」的台语念法互为谐音,昙花很美、很珍贵,可是转瞬即逝,怎样才能留得住这样的美?
因为高中参加歌仔戏社团,张孟逸因缘际会踏上了传统戏曲之路。因喜爱而投入,因执著而不悔,在恩师廖琼枝带领下,她探索苦旦表演的精髓,更于去年以《王魁负桂英》焦桂英一角获得传艺金曲奖「年度最佳演员奖」。如今张孟逸接下薪传歌仔戏剧团团长重任,她说:「我知道我肩上有很重的担子要担,我会努力、我会勇敢。」或许就会如龙山寺庙公对她抽到的签诗的解释:「不管你要做什么,只要你用心,它都会好。」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