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人中
-
特别企画 Feature Alternative Plan
当欧陆舞蹈家重返现场,为疫情编舞
尽管每日确诊数时而趋缓时而躁动,日子还是要过。欧洲各国去年普遍历经二次封城,在今年5月下旬,终于再度逐步恢复餐厅、酒吧与百货商家营业。被视为「非民生必须」的文化艺术产业,也终于在这一波普及疫苗覆盖率的大解封中,能重启场馆大门,接待艺术家与观众。许多去年被取消的艺术节纷纷调整节目策略卷土重来;加上国境松绑,旅行逐渐恢复,回到舞台上的,有原被取消回到解封排档的制作、有改编原作空间配置搬移到户外演出,还有回应及反思疫情以降的生活与文化变动与冲击的新作品。
-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法国编舞家
大卫.温帕许 剧场仪式 令人迷醉
大卫.温帕许的剧场观,紧密连结著「仪式」。他相信剧场作为一道仪式及仪式发生的地方,至今仍是。仪式是私密同时共享的,如同剧场。他学过点希腊文,并在传统祭典中找到编舞的动机与要领。在古希腊的祭仪中,他特别著迷于酒神戴奥尼索斯的狂欢节,一个交织了神秘主义、性交、非常德、非理性的身体经验及精神转化过程。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杰宏.贝尔 跳脱抽象 亲切的身体提问
曾于二○○六年应邀来台演出的杰宏.贝尔,独特的编舞路数让台湾舞迷印象深刻,也刺激了观赏当下的思考延伸。而刺激思考,正是他要做的,他在编的不是「舞蹈(动作)」,而是提供情境与事件,让观众与舞台上发生的事物产生关系及对话。透过与不同人物的交流,他抛出「舞蹈是什么?编舞是什么?身体是什么?剧场跟观众的关系是什么?」「舞蹈/艺术是美的吗?」「跳舞是某种身体条件的专利吗?」、「跳舞有跳得好坏对错的分别吗?」等等问题,在剧场里,邀你一同思考
-
焦点专题 Focus 寻找看倌,「客制化剧场」可能吗?
观众面目难明晰 「想像」中且战且走
对台湾剧场界来说,虽有某种程度的「分众」设定,但观众面目仍无法清晰明辨,在表演艺术制作人与行销者的眼里,「观众」究竟仍是一组「假设」,直到演出现场才「验明正身」的过程。而观众与作品这组想像的过程,确实能被掌握或操作吗?
-
焦点专题 Focus 办活动主动出击,搏出真感情?
观众见面三分情 交流中结下剧场缘
基于表演艺术是诉诸为特定时空之现场性的感官体验,在宣传期进行前导体验活动便是各团队时常运用的方式,透过讲座、示范演出、开放排练、见面签名会等,与可能的观众面对面交流,虽然行销成本增加,但重点仍与观众「关系的经营」,让活动作为彼此认识的介面。人,到底还是得一个一个把感情博出来。
-
特别企画 Feature 现象观察之九:非典型剧场空间的展演与开发
走出黑盒子 观演之间营造独特体验
并非受限于「表演场地不足」,而是为了打造不同于黑盒剧场的创作可能,去年在非典型剧场空间的演出与策展甚为蓬勃:称得上老字号的「欢迎光临永康艺族」,第二届的「超亲密小戏节」,在老宅演出的《十牛图》,在饭店房间一对一演出的「开房间」戏剧节,在住家公寓上演的「公寓联展」,还有在公共空间大方跳舞的《1875拉威尔与波丽露2011舞蹈旅行》为观众与表演者营造独特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