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国烈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让观众飞翔 「双线剧场」的初步构思
作为线上观众,你的位置就在演出区和观众中间的那一个圆环中,所以是比任何观众更接近演出。你见到演出的每一个细节,亦看到现场观众的投入。然后,你开始移动了,摄影机原来设在一个环形轨道上,导演设计了流丽的镜头移动,高低左右,追随台上的演出。你现在明白了,导演为线上观众选择了一镜到底的体验,镜头的移动也是设计的一部分。你围绕舞台移动,除了看表演,你也看见现场观众,你可以转一转头,看看附近观众们的専注和反应,让你沉浸在剧场的气氛中。
-
特别企画 Feature 瘟疫可以是「危」,也可以是「机」
这只黑天鹅 加速「新常态」的降临
二○二○年这次全世界大瘟疫,规模虽然大,但这不是历史上呼吸系统疫症的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它不会让表演艺术消失,但它会加速这艺术行业原本就要发生的转变。将历史上其他疫情一样,它是个加速器,让要旧的加快消失,新的加快来临。
-
回想与回响 Echo
一桌两椅、六种姿势
「一九九七」是甚么?作为一个香港人,问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多余。但若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试问:对中港台三地来说,一九九七「可以」是甚么?问题便变得耐人寻味。
-
特别企画 Feature
必须跨越的关口 是「大限」抑或「新生」
一九八四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协议香港于九七年「交回」中国。一个政治上的决定,就此影响一个文化的发展。这十几年来的「过渡」,催化了香港艺术上一连串的转型。「九七」不会是刹那巨变,「九七」是一个重要历史关口。这一代艺术工作者,表达自己、诠释时代,是无法逃避的责任。
-
回想与回响 Echo
优剧场为我们上了一门什么课?
创团八年多的优剧场,近期的表演风格由繁复进入简约。去年九月份,他们到香港的演出引起了当地评论界大量的讨论。在作者「解读」这些评论之余,同时也让我们想到国内艺术界也许可以经由他们的反省来「反省」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