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杰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策展狂想之四:即兴时空机2041-2011
时间:卅年后。科技发明让所有今日电影情节变得可能,可以让人回到过往任何年代的粒子转换时空机隆重登场。 时常在思考「即兴」所可以爆发的能量有多少?它只能是特定时间与空间环境的即时感知投射吗?如果卅年后,我们有了可以随心所欲的「粒子转换时空机」,那将可以有一个完全突破的展演模式。时空转换模式设定在二○四一到二○一一年间,受邀展演者可以任意地回到这卅年间的任何时间与地点,但在每个新时空只能停留三分钟,在停留时间里可尽情的即兴演出。活动期间,每天晚间的十一点到十二点,将同时有一百组受邀艺术家可进入时空机中,飞奔回逝去的卅年间,进行两千场次的时空串流。首位被邀请的表演者是已年届五十五岁的Lady Gaga。她已脱离流行音乐圈,而成为全职歌剧演唱家,在一次又一次的时空回流之中,她重温了当年惊世骇俗的疯狂时代。 「即兴时空机 2041-2011」借助科技的文明进展,让记忆与历史的定义暧昧化,发生在历史中的特定人物、时间与事件,不再安分地组合在一起,它变成可重组的拼图,也是无预警的介入。这个介入,引发历史的震荡,格格不入的各种人事时地物,颠覆了人类发展的文明。与其将「即兴时空机 2041-2011」看成是一个时代科技成就的艺术展演实验,不如将它称为促进人类文明毁坏的烂点子。今日疯狂安乐享受的各种爆炸资讯与过去昨日无人闻问的历史,最后都将毁坏于某个临界点。
-
特别企画 Feature 专访日本录像艺术家
黑川良一 以「声音视觉」创新感官体验
在当代艺术领域迅速窜红的日本录像艺术家黑川良一,是日本科技生活蓬勃发展的时空成长的一代。出生于一九七八年的他,二十一岁展开创作并发表作品,领域跨足影音整合创作、录影装置、跨领域艺术、现场多媒体演出。其作品以精准的电脑语言掌控度,完美结合声音及科技影像的宽广世界。黑川良一的「声音」与「影像」是一体的,无法分割。近年来应邀参加奥地利、英国、加拿大、西班牙国际各大数位艺术节,被誉为新媒体艺坛上闪亮的一颗明星。 此次演出,黑川良一将与留法作曲家王思雅及国内知名打击乐家吴思珊合作。演出将抽离传统打击乐器的表演形式,将以装置呈现声音与录像的关系,处理声音及录像的重叠、流动、消失及互动,并以时间来呈现层次感,仿佛在黑暗的水域中漂流,展开一场视觉及听觉之旅。本刊邀请当代艺术创作者王俊杰,透过电子邮件访问黑川良一,透过他的创作经验,挖掘如何在声音与视觉的跨领域创作中,从理性的科技语言召唤感性的内在情感经验,营造全新的感官经验。
-
特别企画 Feature 舞台解码
多元视点 建构剧场蒙太奇
《安徒生计划》舞台上灵巧的空间变换与影像视觉呈现,基本上呼应了剧中人物(通常一人扮演多个角色)的「多视点」角度,它有如电影中的蒙太奇,不断地溶叠交错进出借由不同视点的交叉叙述,推进故事结构,让观众与舞台上的角色,不断环视环境与时空,进而逼近剧作核心。
-
特别企画 Feature 文化远观╱艺术
视觉艺术 推动文明的无限力量
自二次世界大战以降,德国的现代艺术,承袭德国表现主义与包浩斯(Bauhaus)以来的风格特质,在理性坚韧的外衣下,蔓延著自我省思氛围的气息,它通过各式各样的创作表现手法,从「向历史再反省」的角度,碰触官方亟欲遮掩的伤痛,其前仆后继的批判精神,在一九八九年柏林围墙倒塌后达到顶点。
-
回想与回响 Echo
西方的东方热潮与偏见
长久以来,一波波在西方发生的东方热潮,当中所夹杂偏见的总和,或许正反映在目前对日本文化的狂热上。
-
柏林
后德国表演艺术情报
德国的再度统一对原来的东、西德文化艺术发展有何消长呢?西德统一的代价之一是经济萧条,文化预算被大量删去的结果,导致许多原先依靠政府供养的艺术单位或团体得另想出路;原西德的表演团体受到原资本主义架构下系统的影响,过去的经验反而变成无法适应新形势的旧包袱,而原东德的状况则正好相反,新来的制度与变化恰好给予她一个全新的开始,像从无到有,可以自己定位出一个几乎毫不受拘束的、任何可能的新方向。 现代剧场在新的社会结构下自然是变化剧烈,但最有趣的要算是,一般总被认为保守的古典歌剧剧院了。以东、西柏林的两个最重要大歌剧院来说,西柏林的「德意志歌剧院」(Deutsche Oper Berlin)在两德统一后,为了应付东边的强大竞争与日益流失的观众,他们做了许多调整(积极制作新剧目,发行杂志等),但旧有的陈腐人事是无法轻易调整的,也因此,所推出的新剧目都极失败。而东柏林的国立歌剧院(Staatsoper Unter den Linden)则呈现了完全不同的新生动力,他们邀请声誉正隆的芝加哥爱乐交响乐团总监巴伦波英(D. Barenboim)任音乐总监,并连续推出了华格纳的《帕希法尔》Parsifal、《女武神》Die Walkre等重份量的大制作,参与演出的艺术家都是一时之选外,最重要的是,每出老剧目都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感,他们试图让古典歌剧走出封闭贵族娱乐的印象中。像《帕希法尔》的故事背景不发生在中世纪,而是在太空舱里;节目单不再是艺术家的大头照,而是厚数十页的论文书。 本年度东柏林国立歌剧院推出的第一个新制作是理查.史特劳斯的《艾蕾克塔》Elektra。这出由希腊神话而来的单幕歌剧,向来被认为是极难处理的作品之一,包括它所连续出现的多义象征、不协和音与传统旋律间的风格整合,还有非一般女高音所能胜任的高难度演唱技巧。此一新版《艾蕾克塔》便是在义大利艺术家科内利斯(Y. Kounellis)的新象征主义舞台装置中营造了一个具多种冲突的危机氛围。或许,剧中封闭式的谋杀与复仇情节亦正勾勒了两德再度统一后的艺术现况。只是我们不确定,结局是否会像剧中的艾蕾克塔那样,因过度惊骇而死去。 文字|王俊杰 艺术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