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薰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艺术人看台新奖,期许无限
林怀民(云门舞集创办人) 云门舞集《行草贰》为第二届台新艺术奖艺冠奖得主。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对台新艺术奖表示肯定。 我觉得台新艺术奖在台湾艺术界已经树立了代表性,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尤其是在艺术观察和评论部分,做得非常好,台湾向来缺乏长期艺术观察与评论,严格说来,这是台湾的媒体失职,台新以民间企业的角色,出来担负这样的任务,非常了不起,长期做下来一定会对台湾艺术评论的环境产生更大影响力。 我对台新艺术奖有三个期许,第一是希望奖项持续下去,让台新艺术奖历史再悠久一点,更有影响力。第二是经费再多一点,更希望其他企业也能跟进。第三是艺术观察与评论的部分可以再多拨一些经费,这对台湾艺术环境会有很大的帮助。 刘守曜(舞蹈空间舞团团长) 舞蹈空间舞团《再现东风》入围第二届台新艺术奖年度十大表演艺术。 我对台新艺术奖非常肯定,包括对杰出艺术作品的肯定与长期评论的建立,有些应该是政府出面做的,现在却由企业取代政府来做,这相当不容易。 另外十大艺术新闻的选拔,台新也建立了自己的机制,目前虽也有北艺大在做,但学者和民间可以再多一些角度,可以做更多元的呈现与对照。 我觉得台新艺术奖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做更大更多的事情,例如台新的观察团和评审团长期观察台湾艺术界的生态与各种艺术创作,这应该可以留下更多记录,如果这些评论文章未来可以定期集结出书,相信会对创作者的自我关照,与跨界的相互了解有很大帮助。 过去表演艺术界和视觉艺术界彼此并不熟悉,透过台新艺术奖的设置,现在表演艺术界有管道更了解视觉艺术的创作者的创作风貌,对于推动跨界合作有很大帮助。像这次施工忠昊为《柳.梦.梅》设计的舞台装置,也是本届入围的《迷宫中的朝圣施工忠昊个展》的展览内容之一,就是跨界合作的好例子。 纪蔚然(创作社编导) 纪蔚然的《嬉戏 who-ga-sha-ga》入围二○○四年第三届台新艺术奖十大表演艺术。 我个人肯定台新艺术奖的存在,但却觉得例如台新艺术奖此类奖项,对台湾的表演艺术实质帮助有限。主要是台湾的艺术人口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看见台湾当代─台新艺术奖三年回顾
许多企业家支持艺术,大概都会从有身价的艺术品下手,吴东亮在台新银行十周年时,慎重其事地成立艺术基金会,却十分罕见地选择了没有什么身价的「当代艺术」作为关注的方向,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吴东亮说,设立台新奖,是希望为台湾的本土艺术略尽绵薄之力,许一个创意生态的未来。吴东亮认为,台湾的命运、产业的前途,需要大家一起来动脑筋。「有创意就有生机!」,「有创意就能去芜存菁,挑战极限,开启未来!」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艺.企 一起搏感情
文化是门好生意,但这门生意要怎么样才做得起来?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与建弘文教基金会共同发起,结合三家企业基金会共同推动的「表演艺术追求卓越专案」,将从下个月开始,陆续推出备受瞩目的十六出制作,坚信「台湾艺术作品具有文化竞争力」的企业家同时加码一千万元,前所未有地为这十六出制作在各大媒体进行强势行销,艺企一起「搏感情」。这样首见的模式能不能为国内艺术演出打出一场漂亮的行销战?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老董们的人生回馈与报酬
一直知道洪敏弘是一位行事低调的企业家,但这一天,谈到如何把台湾的歌舞剧,带到华人市场,冬阳暖暖的会客室里,建华金控、建弘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洪敏弘脸上漾著兴致与热情。 而这个热情竟是从前年看完果陀剧场的《情尽夜上海》之后就延烧到现在。「陶爸」陶传正事后告诉我们,洪敏弘对协助台湾表演艺术产业的投入,连他都吓了一跳,「而且他把策略都想好了。」陶传正说。 这位十二年来从业余演员变成「业余董事长」的企业家,也是今天的主角之一。「陶爸」说他今天要用演员身分来说话,演员身分的陶传正有一本专门记录他在「演艺界」收入的帐户,演了十二年,「去年第一次全年收入一百万!」这算是演员里的高收入了,只是大部分来自演电视剧,来自舞台剧的,「只有一出。」 但陶爸说,演戏快乐,舞台让他经历百种人生。那种快乐很难用投资报酬率衡量。 这位少见的「快乐至上」企业家,连在家族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关头时,也要走进音乐会里去给自己一些深呼吸。 那是人生的报酬。 对表演艺术产业,洪敏弘则正计划从定期的观众成为长期的志工。洪敏弘去年在得到国家公益奖接受访问时曾说:「如果有一天,台湾退休的企业家都能当文化义工,那么对台湾艺文活动、甚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他说:「我们根本不缺钱,现在该做的就是为社会点蜡烛。」 这是人生的回馈。 他从实业家的角度来看产业布局:「先搞好原创、制作品质,行销,然后出口。」洪敏弘观察,国内的表演团体在发展上,「最大的问题是在不懂管理与行销。」 洪敏弘的办公室里,有一幅杨三郎生世时所完成的最大号写生作品,当年杨三郎从阿里山仰望玉山,玉山云海滚滚,山头隐现,「表演艺术产业不要光看台湾市场,而要放眼十六亿人口的华人市场。」站在巨画前,洪敏弘说。 洪敏弘:我不知道台湾的歌舞剧那么好! 卢健英(以下简称卢)─国艺会今年推动的「表演艺术追求卓越」专案,据说,洪董事长是最早的发起人,当初为什么有这个想法? 洪敏弘(以下简称洪)─竞争力很重要。两年前,陈郁秀提出文化产业政策的时候,我们也在思考,台湾有没有这条件?答案是「有」。台湾的文化是多元的,而且社会普遍有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