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门好生意,但这门生意要怎么样才做得起来?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与建弘文教基金会共同发起,结合三家企业基金会共同推动的「表演艺术追求卓越专案」,将从下个月开始,陆续推出备受瞩目的十六出制作,坚信「台湾艺术作品具有文化竞争力」的企业家同时加码一千万元,前所未有地为这十六出制作在各大媒体进行强势行销,艺企一起「搏感情」。这样首见的模式能不能为国内艺术演出打出一场漂亮的行销战?
果陀剧场的歌舞剧《情尽夜上海》,前年在国父纪念馆首演,平时行事低调的台湾松下集团及建华金控董事长洪敏弘,这晚带著家人坐在爆满的观众席里观赏。当蔡琴与果陀的演员们在舞台上载歌载舞,烘托出四○年代上海的繁华若梦、纸醉金迷,洪敏弘回想起当年留美时欣赏百老汇音乐剧的美好回忆,他想不到的是:「台湾的歌舞剧居然已经有这样的水准!」。
洪敏弘想,「我应该可以为台湾的艺术创作做点事」。
艺术、文化与企业经营之间,虽然不能说是两条平行线,但艺术界重浪漫,企业界重绩效,两者之间有没有交集点?常常只听说企业界赞助艺文界的活动,但这样单向的企业与艺术连结模式,去年在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提出「企/艺平台」概念后,似乎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流动。
企/艺平台,拉近艺文与企业两「界」的距离
为艺文界织出这幅企业人脉图的,是这两年积极推动「企/艺平台」的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林曼丽。曾经担任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目前也身兼故宫副院长的林曼丽运用她对艺文「界」与企业「界」的了解,将艺文与企业两「界」的距离,化为乌有。
林曼丽认为,艺文活动不是艺术家的专利,文化、艺术其实可以很生活、很经济,就看怎么推广和耕耘,而企业界有这样的能力与资源,而艺术创作也需要经过市场的验证,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行销的策略。曾经担任北美馆馆长从而有行政经验的她,理解企业界追求效率与利润的心情,然而这并不代表企业经营者没有热爱艺文活动的情怀,事实上,经过她多方接触发现:「企业界与艺文界的疏离,是因为没有管道。」林曼丽说,企业与艺术界间的距离「就是彼此需要之处」。这中间有太多的可能性,过去缺的是触媒和相互了解的管道,现在企艺携手的时机已经到了,就看怎么掌握。
企艺合作,一种创意伙伴关系
趋势写手丹尼尔.品克(Daniel H..Pink),刚为今年《哈佛商业评论》的思维总览专辑,下了一段标题:「艺术硕士是新的商业学位」,点出美国企业界的招聘人员开始拜访顶尖的艺术学院,以寻求人才。嗅觉灵敏的林曼丽也观察到这个趋势。
她表示,这个时代有很大的质变,以前认为艺术界是很精神性的,而企业体则著重有形与物质,长久以来,不认为两者可以成为伙伴关系,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可以发现全球企业体纷纷开始建立他们企业体的文化艺术态度,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力在于创新,人文美感的部分已经成为企业体不可或缺的考量,甚至,可以成为企业产品的一个部分。林曼丽认为,在这样的趋势下,艺术工作者也不应划地自限,孤芳自赏,只要愿意走出来,就可以和企业连结互动,甚至获利。「这个需求不是来自于艺术界或企业单一方面,而是符合双方实质的需要」,林曼丽提出她的观察。
在林曼丽的想法中,健康的企业与艺术界互动模式,应该是一种创意伙伴关系,一种资讯整合的策略联盟,一个彼此know-how的结合,包括企业界和艺术界都要往前跨一步,去知道彼此之间「你需不需要我?你的需求在哪里?」,从中创造需求。
企艺携手共筑「表演艺术追求卓越专案」
最近由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推动的「表演艺术追求卓越专案」,是企艺两界资讯整合策略联盟的具体代表。林曼丽在去年九月提出企艺平台构想之后,隔天就接到建华金控董事长洪敏弘的电话,洪敏弘对林曼丽的想法表示认同,还进一步提出他对企业与艺术界进一步携手的诸多构想,洪敏弘的热忱,让老友林曼丽深受鼓舞。
透过洪敏弘的居中牵线以及旗下所属的建弘文教基金会,洪敏弘找来了复华文教基金会、吴东进基金会与新光吴火狮文教基金会,四家提拨七百五十万元,加上国艺会投入等额孳息七百五十万元,促成了「表演艺术追求卓越专案─表演艺术制作发表奖助计划」,以品质、创意、年轻编导为核心目标,交由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规划、评选与执行。透过两梯次甄选已遴选出十五个团队十六个制作,将在两年内陆续登场。(见表)
表演艺术追求卓越专案值得观察之处,是企业界/表演艺术界/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三方共筑的企艺平台,如何发展与运作?能不能为企艺合作立下新的模式?
负责「追求卓越专案」的国艺会代理执行长陈锦诚,分析过往表演艺术制作有「三少」:「一是补助经费少,二是制作时间少,尤其国内艺术团体常常缺乏完善的规画与执行能力,对制作流程与时间控管难以掌控,往往首演成为技术整合的彩排场,这『两少』导致最后的『第三少』,就是观众少,这样的恶性循环让艺术演出的制作品质难以提升。」
企业出面,为表演团体打行销战
基于这样的思考,这次「追求卓越专案」特别从提升制作品质和改善艺文团队行政体质著手,所以此次的十六个制作系依据其艺术品质遴选,打破知名团体较易获得经费补助,大者恒大的定律;第二,每一出制作给予一年至三年的制作期,改变以往匆促的制作习惯;第三则是不定期与艺术团队召开制作会议,国艺会可以从中了解制作的进度与品质,与艺术团队一起发掘问题,适时提供专业上的协助。
像这次「追求卓越计划」中,亦宛然掌中剧团将首次和白舞寺当代舞团及作曲家李泰祥进行跨界创作演出,由于整体制作的复杂度较以往高出许多,亦宛然表示很希望能找到熟稔传统艺术的台大戏剧系教授林鹤宜担任艺术顾问,不过剧团缺乏管道,国艺会便出面为亦宛然成功地完成媒合。
在商场的策略联盟中,如何取强补弱,是资源整合的第一步,基于行销策略向来是企业的强项,追求卓越专案计划中的企业体,也尝试改变以往单向赞助的模式,将首次由企业出面进行系列制作的整体行销规画,同时将加码一千万元采取强势行销,这样首见的模式能不能为国内艺术演出打出一场漂亮的行销战?值得期待和观察。
「和企业界搏感情,要花时间」
最近刚发布,由宏碁、光宝和继业三大电子厂合作的「科技艺术」补助规画案,也是企艺互动的新模式。这项赞助案,为单向的艺术赞助案注入了崭新的创投概念,既可说是企业赞助艺术,另方面,又何尝不是艺术为科技界开启了另一扇大门?
企业正迈开步伐,在艺术领域中化被动为主动,站在企艺平台另一端的艺术界,你准备好了吗?
上个月,政大EMBA「创意与戏剧」课程重演绿光的《人间条件》,包括光泉执行长夫人叶淑贞、雅虎事业部总监邱滢憓、广告主协会秘书长王彩云在内,以及来自联华电子、技嘉科技的学员,在绿光剧团的规画下,请来剧场导演罗北安教声音,吴义芳指导肢体,姚坤君做表演训练,李明泽和同为EMBA学员的绿光团长郎祖明负责排练和导演,企业人和艺术工作者开始零距离地相互探索、学习之旅。郎祖明套句吴念真的用语,说「和企业界搏感情,要花时间」。
企业界和艺术界,已经站上互相探索的起跑点,是否会像贯穿《人间条件》的主题一般:「满足心中的缺憾与幸福快感」,成为彼此重要的养分来源和跨界拍档?
只要有了起点,一切都有可能。
「表演艺术追求卓越专案」入选团队节目一览表
团体/作品 |
时间/地点 |
特色 |
表演工作坊/《这一夜她们说相声》 |
94年 1月/台北市城市舞台 |
女子相声 |
亦宛然掌中剧团&白舞寺现代舞团制作/《惊见红泥关》 |
94年2月/华山艺文特区 |
跨界 |
创作社剧团/《影痴谋杀》
|
94年 5月/国家剧院实验剧场 |
首创舞台推理剧 |
《非常活力─朱宗庆打击乐团的非洲舞情》 |
94年 5月/国家剧院 |
作曲家钟耀光与非裔音乐大师派斯考‧杨跨文化合作 |
舞蹈空间舞团/《东风又现》 |
94年5月/国光剧场 |
跨界 |
外表坊时验团/《恐怖酒吧》 |
94年6月/ |
|
唐美云歌仔戏团/《人间盗》
|
94年9月/城市舞台 |
官兵捉强盗的故事原型 |
如果儿童剧团/《谁是圣诞老公公》 |
94年9月/台北新舞台 |
儿童剧 |
台南人剧团/《希腊喜剧─利西翠坦》 |
94年10月/台南延平郡王祠 |
戏剧 |
十方乐集/《十方‧音乐‧李泰祥》 |
94年10月/国家音乐厅 |
音乐 |
果陀剧场/歌舞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
94年11月/国家戏剧院 |
华人文学名著+ 歌舞剧 |
三十舞蹈剧场/《Cinderella,她是谁啊?》 |
95年3月/华山特区 |
舞蹈剧场+服装秀 |
舞铃少年艺术表演团/《狂想世纪》 |
95年3月/国家戏剧院(暂定) |
扯铃+舞蹈 |
舞蹈空间舞团/《明日事件》 |
95年5月/华山艺文特区 |
舞蹈+装置艺术 |
金枝演社剧团/《流浪胡撇仔—浮浪人之歌》 |
95年7月/ |
|
优人神鼓/《与你共舞》 |
95年8月/国家戏剧院 |
亲访印度、土耳其等「神圣舞蹈」发源地,实际参与训练学习 |
特约采访|兰薰
听听企业人怎么说(一)
日盛金控董事长 蔡淑媛——
艺术家的创意刺激思维,得到的启发正好用到企业上
金融服务业的工作不容有任何差错,刻板又紧张,正好可以藉著艺术的柔性和感性来平衡。
艺术是存在于生活四周的,我一直鼓励员工亲近艺术文化活动,一来可以舒缓压力,二来可以让员工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拉近彼此的距离,这样的弹性,有利于从事金融服务业这样互动性较强的工作。
艺术家的创意,常能刺激我们的思维,得到的启发,正好用到企业上。
日盛很早开始就把艺术活动自然融入企业文化之中。我常发e-mail给员工,推荐好的表演节目,也常自掏腰包买一些艺术演出的票送给员工当作奖励;像云门的演出,我们就包下接近一半的座位犒赏绩优员工,这次CATS来台,我们也特别邀请中南部的客户北上来欣赏。在艺术中,大家自然交流,客户和员工都很开心,我总想,提升艺术的修养,对整个社会都会有助益。
如果问我,艺术界怎样拉近与金融界的距离?我想除了企业界对艺术活动的赞助,艺术界也应该多来主动了解金融界,看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了解金融圈的人关心些什么?有了了解的心,有了共同的话题,就不会觉得有距离。(采访整理╱兰薰)
听听企业人怎么说(二)
洪建全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简静惠——
只有艺术的热情,足以把企业家内在的高度引出来
如果艺企两界能从「都为人类的未来幸福著想」著眼,企业体和艺术界之间会比较容易相互了解,也能画出更大的一个「圆」。
这些年,我常回想三十几年前,洪建全文教基金会开始赞助林怀民时的「第一个画面」。「那时的林怀民」,当然不会是「现在的林怀民」,我还记得他消瘦的身影、赤著脚站在木头地板上的样子,在当时台湾社会对现代舞还懵懂未知的大环境里。
最后他打动我的,是他流露出来对舞蹈的真诚与热情,让我可以看到他内在的价值;还有他提出的想法都很具体,我很赞成。另外杨弦当年在中山堂的第一场演唱会,洪建全基金会也有幸参与。我常想,如果企业没有远见,没有对「人」更深一层的关怀,我们还会失掉多少「未来的林怀民」、「未来的杨弦」?
站在企业体的角度,我给希望与企业合作的艺术工作者一些建议:第一,表现你的热情,惟有艺术的热情,足以把企业家内在的高度引出来。第二,建立自己的专业。第三,与企业体建立一个互信的关系。第四,即使你接触的不是企业的KEY PERSON,也要不断回归到艺术的原点,回归最简单、原始的热情,然后全力以赴。(采访整理╱兰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