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雄制造》排练现场。(义兴阁掌中剧团 提供)
戏曲 切.格瓦拉留下的那只「手」

义兴阁《英雄制造》 重组自己的英雄

《英雄制造》义兴阁掌中剧团|2025戏曲梦工场

2025/9/67  14:30

2025/9/6  19:30

台北 台湾戏曲中心多功能厅

「所谓的英雄,或者是所谓的『被崇拜的人物』,好像不能是成功的。」义兴阁掌中剧团主演王凯生这么说:「不能成功,革命才会延续下去,他也才有可能会被视为一个有血有泪的英雄。」

这句话,恰恰回应了今(2025)年由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主办之「戏曲梦工场」的策展主题——「乙巳革命」中的「革命」一词。

于是,义兴阁掌中剧团决定从古巴革命核心人物之一的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入手;但身为一个充满叛逆灵魂与中二精神的「摇滚」布袋戏团,义兴阁掌中剧团并不打算循著之前《GG冒险野郎》(改编自西班牙作家赛万提斯的经典著作《唐吉诃德》)的成功转译经验,仅把切.格瓦拉与他著名的回忆录《摩托车日记》(Diarios de motocicleta)作为取材灵感,重点则放在切.格瓦拉「成为英雄」的「制造」过程,也就是剧名——英雄制造。

《英雄制造》排练现场。(义兴阁掌中剧团 提供)

制造的起点:从时间里回溯切.格瓦拉

多数台湾人认识切.格瓦拉,大概与2004年上映、由《摩托车日记》改编的电影《革命前夕的摩托车日记》有密切关系,该本日记与该部电影讲述了切.格瓦拉于1952年尚未开始革命的青年时期,游历拉丁美洲各国的经历——这段经历似乎建立了切.格瓦拉未来的思想基础,也成为他被塑造的其中一项依据。

王凯生与编导叶志伟认识切.格瓦拉,也大概是在这个时期。而叶志伟思考的并非怎么转译这个文本,更是随著自己从20岁初认识切.格瓦拉,到现在40岁(同时也是切.格瓦拉离世的年纪)如何重新看待这件事情——对切.格瓦拉的认识与崇拜。「对我来说,那个『时间的过渡』蛮重要的。」叶志伟说。

因此,《英雄制造》不会有切.格瓦拉这个人物在剧中出现,同时也不完全是线性叙事,但会有时间感流动其中。叶志伟说:「如果用原本的日记小说、或是电影的量体去转换,浓缩成演出本身,其实篇幅是不够的。所以我比较是把这个旅程当中的几个关键点,以及切.格瓦拉正式成为游击队、成为革命分子之后的一些经历去剪裁,这些主题有的是线性,有的会跳蛮远。」

他同时也举例,切.格瓦拉的经历会被转化成很雷同的物件、事件在《英雄制造》里发生,「最一开始会有只手登场,被舞台上的演员们声称是这个英雄在被处决时切下来的手,也就影射切.格瓦拉被处决之后,还有双手留在这个世界上。切.格瓦拉这个人生经历极为特殊、极有标志性,我也试图在这些很有标志性的事件里面找到一些可以跟布袋戏连动的部分,像是手就是个跟布袋戏连动很重要的元素。」

PAR广告买二送一广告图片
《英雄制造》排练现场。(义兴阁掌中剧团 提供)

「伪纪录剧场」的观点交锋:英雄制造的过程与反思

《英雄制造》另一个有别于过往作品的地方是,加入现代剧场演员洪健藏。这不仅是演出形式上的碰撞与跨界,更重要的是打破布袋戏主演的唯一观点,也打破世人对切.格瓦拉的单一观点。

从形式上来看,《英雄制造》仅有两位演员,所以在戏中的逻辑可能会互为对方的主演,也互为对方的操偶师,于是两种声音、两种观点会于剧中开始有辩证可能。「一位主演加上其他不同领域的人,因为两人(从形式上)就会有不同的观点跟话语权,能在这个舞台上跟我这个布袋戏主演进行辩证。」王凯生说。

同时,相较于王凯生、叶志伟对切.格瓦拉有比较多崇仰,并延伸出自身的反思,洪健藏自陈对切.格瓦拉的认识与一般民众相对接近,「就是他被放在商品上的那个形象。」他接著说:「但在认识更多之后,我觉得这也是最吸引我的,就是这个被精心打造的、可能不一定是他自己造成的英雄,怎么被拆解跟讨论。」这也回应了叶志伟对于切.格瓦拉的探索:「这个活生生的人,却在这个世界上做出了像在漫画里才会做的事情,他很像浓缩所有我们可以想到、可以知道的那些英雄人物——叛逆、不服输,然后说出非常帅的话。」

在此辩证脉络下,叶志伟提出了「伪纪录剧场」的概念,并套用到布袋戏能够操作的逻辑思维。

相较于真正的纪录剧场,必须提出真实的档案、文件、人物来进行举证、重建与讨论;《英雄制造》基本上都是「假」的,例如拿出一把剧团过去使用过的宝剑道具,说是这位英雄作战时用的武器,「在『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架构下,这些道具或伪装的史料、文物到了演员手上,就会拿到那个历史的诠释权。」叶志伟说:「可是换人说故事的时候,观众就会发现故事跟故事之间可能有矛盾,可能有衔接不起来的地方,我们想要透过这件事情去分裂我们所认识的这个人是不是只有一种样子。」

同时,剧本也仍有很多留白之处,于排练时才会因每个虚构桥段的观感与反应,让演员表现出那个当下的感受与反馈,进而将这些空白处填补。除了这部分打破了过去对布袋戏创作的认识外,义兴阁掌中剧团也持续打破观众对这个剧团的认知,这次不再有完整的摇滚乐团作为后场,只剩下一位乐手成为「声音制造者」——因此,《英雄制造》不只在检视一位英雄的制造过程,或许也在重新检视义兴阁掌中剧团自身的创作历程,是否有持续革命与突破的必须!

《英雄制造》排练现场。(义兴阁掌中剧团 提供)

永远的革命者——切.格瓦拉

1928年出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是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之一,国际共产主义革命家、军事理论家、医生、作家、游击队领袖。1952年,身为医学系学生的他,骑著机车游历整个拉丁美洲,因亲眼目睹贫穷而深感震撼,使他断定各地根深柢固的社会不平等是资本主义、新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结果,唯一的补救方法便是进行世界革命。后来,切.格瓦拉在墨西哥城先后结识劳尔.卡斯楚与斐代尔.卡斯楚,加入他们的七二六运动,开始他在古巴的革命生涯。他因各种因素离开古巴后,便依序前往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及玻利维亚进行革命,前者最终失败,而他到玻利维亚后,被当地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协助的军队逮捕,并遭处决。不过,切.格瓦拉死后,肖像成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和全球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英雄和世界左派运动的象征。(吴岳霖)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8/22 ~ 2025/11/22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