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玛大莲娜计划」中的「穿越艺术节」中,各国女性剧场工作者齐聚交流。( Odin Teatret/Torgeir Wethal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玛大莲娜计划」创办人

吉儿.格陵后:透过网络串连,让她们的艺术更丰富

英国女导演、演员吉儿.格陵后(Jill Greenhalgh)现为威尔斯大学(University of Wales, Aberystwyth)的表演研究教授。一九八六年,在她只有三十三岁的那年,有感弱势的女性剧场艺术家需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作品,成立了玛大莲娜计划(The Magdalena Project)。这个以「国际女性艺术节」为号召的计划,在第一年就引起热烈回响,接下来更扩展到世界各地,目前已有多于五十国的女性艺术家参与该计划。

本届台湾国际艺术节的三个作品:《艾蜜莉》、《盐》、《米底亚》将以「玛大莲娜在台北」的形式展现,我们越洋采访「玛大莲娜」的创办人吉儿畅谈该计划的发想以及其和女性剧场艺术发展的关联性。

英国女导演、演员吉儿.格陵后(Jill Greenhalgh)现为威尔斯大学(University of Wales, Aberystwyth)的表演研究教授。一九八六年,在她只有三十三岁的那年,有感弱势的女性剧场艺术家需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作品,成立了玛大莲娜计划(The Magdalena Project)。这个以「国际女性艺术节」为号召的计划,在第一年就引起热烈回响,接下来更扩展到世界各地,目前已有多于五十国的女性艺术家参与该计划。

本届台湾国际艺术节的三个作品:《艾蜜莉》、《盐》、《米底亚》将以「玛大莲娜在台北」的形式展现,我们越洋采访「玛大莲娜」的创办人吉儿畅谈该计划的发想以及其和女性剧场艺术发展的关联性。

Q:请问您为什么要成立本计划?

A一九七○年代我在大学主修戏剧,毕业自达汀顿艺术学院(Dartington College of Arts, Devon),我那时对「非文本出发的表演」(non-text based performance)和意象剧场」(image theatre)」都很感兴趣(这种表演后来在英国也被称为「肢体剧场physical theatre」)。大学毕业后,我参加了一个叫卡尔地夫剧场实验室(Cardiff laboratory theatre)的表演团体有八年之久。一九八六年我的工作陷入一种瓶颈,并深感大部分的戏剧空间和作品都由男人担任导演、剧作家、主导者,我似乎总在为男人工作。有感于为女性艺术家创造空间的重要性,所以有了此计划的构想。它是以很少的人力和经费开始的,当然当时我完全没想到「她」在二十多年后竟会成为扩散到全世界的国际女性艺术节组织。

 

Q:身为此「国际女性艺术节」的创始艺术总监,您偏向邀请何种表演团体在您的艺术节演出?您有何种挑选的标准吗?还是只要由女性创作的就可以是被邀请的对象?

A对邀请团体我并没有特定的准则。当然,我总是邀请那些作品展现某种真诚的(authentic)女性特质,且令我打从心底尊敬的女性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我认为这个艺术节最重要的地方,在它是在特定的一段时空密集发生,提供女性艺术家可以碰面交流的机会。她们一起吃喝、谈笑、工作、创作,并从彼此身上获得成长的力量及新的想法。这样的交流并不容易在各表演团体在不同时段,分别到来的艺术节中发生。

 

Q:「玛大莲娜」可称上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剧场工作的网络之一,成员遍及五十多国。可以请问本计划如此成功的主要原因吗?

A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世界各地的女性剧场工作者,或多或少都处于某种次要或边缘的地位。和其他的女性剧场工作者在艺术节中相遇,令她们不再觉得孤单,并受到鼓舞。因此在世界各地,这样的一个艺术节都受到强烈的欢迎。其次,我们从一开始就为「玛大莲娜」计划设计了一套别出心裁,开放性的,有别于男性「线性」思考的逻辑架构。那就是凡参加过此艺术节两次以上的女性,皆可以自发性地在世界各地以她们自己的方式举办类似的艺术节,形成一种「网状」的脉络。而在威尔斯「玛大莲娜计划」国际女性艺术节的模式成功,也使得世界各地的女性剧场工作者,皆可以我们为例,去说服当地政府及文化单位支持其举办艺术节。在我们的组织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单一的权力核心。这样的组织模式;使得它可以有机地在世界各地自由生长,并形成更密集且有生命力的女性艺术家网络。

 

Q:「玛大莲娜」计划现在世界各地皆相当活跃,如澳洲、欧洲诸国。而在中南美洲国家如哥伦比亚、秘鲁、古巴、乌拉圭、阿根廷等国更是如此。例如本次将在台湾演出的「集体创作剧团」就来自哥伦比亚。请问这有什么特殊的历史原因吗?

A这有可能是当地的女性艺术家特别受压迫,因此更需要这样的艺术节增加其能见度吧!另外的原因可能是我曾获得邱吉尔信托基金会(Winston Churchill Trust)给我的一笔经费,让我到南美洲旅行,密集拜访当地的女性剧团和戏剧工作者,我因此结识相当多优秀的当地女性艺术家。我先是邀请她们到英国威尔斯来表演。她们回到自己国家后,也纷纷在当地促成或举办当地的国际女性剧场艺术节。而在欧洲,英国协会(British Council)也相当支持我们和中南美洲的交流。

 

Q:请问「玛大莲娜」计划在亚洲发展的情况如何?

A仍在持续发声中,最活跃的是菲律宾教育剧场协会(Philippine Educational Theatre Association,简称PETA)组织的女性部门。日本、新加坡等地也表达了强烈的兴趣。此外,二○一二年在印度的Kerela将有「玛大莲娜计划」的国际女性艺术节举行。

 

Q:请问您有看过这次三个即将在台北演出的作品吗?

A有,三个都是非常强而有力的女性主义剧场作品。透过「玛大莲娜计划」,其创作和表演者现在也都是我很好的朋友。

 

Q:我知道您也是一位大学教师和创作者。可否谈谈您的教学和作品?

A我在学校开的课以Performance-based research为主。也曾开设「性别与表演」等课程。我的作品常有强烈的视觉意象并带有政治意味。我对剧场中探索各式各样的女性特质和剧场美学非常感兴趣。我新的作品Threat of Silence正在发展,欢迎拜访我的作品的网页(www.quietudeproject.weebly.com)。

 

Q:您认为作为「玛大莲娜」计划的创始人最棒和最令人兴奋的部分为何?

A那当然是看到有愈来愈多的精采和深刻的女性剧场作品出现,而透过本计划,我得以有机会旅行到世界各地认识不同文化中杰出的女性剧场艺术家。经由「艺术节」的串连,我们也促成女性艺术家们带著作品,跨过国家的疆界到世界各地旅行。旅行和移动让世界女性剧场艺术家的视野和生命都更丰富。

 

Q:您对「玛大莲娜」计划在廿一世纪的期许是什么?

A更多年轻的女性剧场工作者能负起接班人的工作。女性仍需要靠自己在剧场中争取更多(a lot more)的空间和养分,不要等男人来帮妳做这件事!!!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