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en Murray
-
伦敦
汉姆史密斯剧院新版《群鬼》 当代新诠释引发剧场圈话题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Henrik Ibsen)在 1881 年写成出版了《群鬼》(Ghosts),其内容涵盖了乱伦、梅毒、安乐死与自杀等议题,震惊当时的社会,因此被禁,没有一家挪威剧院愿意制作搬演这个剧本。近一个世纪半后的今天,即便这些话题依旧引人注目,但现代观众很难再觉得这样的题材惊世骇俗。然而,在伦敦西边的里瑞克.汉姆史密斯剧院(Lyric Hammersmith Theatre)在4月中再度搬演了这个剧本,由剧作家欧文(Gary Owen)改编,本剧院的艺术总监奥莉欧丹(Rachel ORiordan)执导,《群鬼》在伦敦剧场圈内再度引起话题。
-
伦敦
Pah-La以「父亲」为名 映照中国与西藏的冲突关系
由印度剧作家马祖德所写的Pah-La一剧,因内容与二○○八年在拉萨发生的镇压与暴动相关,北京曾警告伦敦皇家宫廷剧院,威胁不可制作相关演出。但历经波折后,此剧终于在四月初首演。Pah-La 在藏语中是「父亲」之意,而剧中故事主角是一位意志坚强的年轻女子,剧作家透过描写德莎尔的革命式举动,对权威与暴力的形式、对父权亦对生死,提出哲学式的疑问,也似乎透过剧中的父女困境,镜射中国与西藏的关系。
-
伦敦
牙买加后裔重拾《九夜》传统 移民家族故事登上商业舞台
表演遍及舞台、电视及电影牙买加裔英国演员娜塔夏.葛登,去年五月在英国国家剧院推出她的首出剧作《九夜》,正式成为剧作家,此剧演出后颇受好评,于去年十二月应邀在伦敦西区的商业剧院上演。《九夜》讲的是牙买加移民家族如何度过一个加勒比式的传统丧礼哀悼过程,有别于一般非裔剧作强调的政治性,葛登透过亲人间的争锋相对、喜剧趣味的介入,深刻呈现平凡人生背后的故事。
-
伦敦
改写十九世纪通俗剧 挑衅族群议题的政治正确
由非裔美国剧作家雅各布斯-詹金斯所创作的An Octoroon,将十九世纪爱尔兰作家布斯可特反黑奴制度的通俗剧The Octoroon搬到今日舞台,以剧中剧的形式呈现,挑衅政治正确的表象及观众对传统戏剧结构与角色的认知。剧情后设、情节复杂,角色跳进跳出,剧中黑人主角演员还涂白脸演白人角色,反讽十九世纪的黑脸滑稽剧,但眼花撩乱之际,也是要让观众重新思索社会现况。
-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希贾布独白」计划 听见面罩后女人的真实
从美国开始的「希贾布独白」计划,内容包含一组自计划开始便成型的情节,再加上巡回各处多年,实地访问搜集的穆斯林女性故事。计划期望透过分享故事,让对希贾布装扮有既定印象的观众,能更深入地看见那些与你我无异的人性,对不同的信仰族群产生同理心。九月底「希贾布独白」来到伦敦,由六个不同肤色的女演员诠释九段独白,让英国观众听见不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