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伟
-
巴黎
共体时艰或舍本逐末? 法国表演艺术界面临撙节窘境
2月底,法国政府投下震撼弹,宣布年度总预算必须缩减共100亿欧元,以弥补经济负成长带来的亏损。尽管文化部只占删节总额的2.4%(注1),却造成表演艺术界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央的撙节勒令 对刚走马上任的文化部长哈希妲.达狄(Rachida Dati)来说,这波大幅度的撙节政策无疑是重大挫败。原本大家期望她透过良好的政商关系,为文化产业争取更多资金,但没想到却得面对开源节流的难题。削减预算案似乎只是总统、行政首长与经济部长的决议,这突显了政府权力的集中化,部会首长根本没有协商空间。更令人担心的是,这次修正预算似乎只是首波海啸,6月内阁还得面临另一次财政整顿。 此波冲击下,受创最深的莫过于2个承先启后的文化产业古迹维护和创作补助(注2)。达狄声明,她会动用文化部的预备金补偿三分之二的亏空,并运用转移法令,挪用其他计划的补助费用。她也表示不会删减地方场馆补助,以维护她推动的乡村文化平权政策。然而,由国家直接资助、监督的艺术机构却面临空前的财务危机。
-
舞蹈 《群众》创作团队新作
《争》 质问人如何「生而自由」
曾以舞蹈、烟雾、灯光与声响撼动观众感知,夺下第18届台新艺术奖表演艺术奖的《群众》(2019)创作班底导演王世伟、编舞/舞者田孝慈、声音设计李慈湄、灯光设计Helmi Fita,睽违3年,推出续作《争》,同样从近年动荡不安的国际情势、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出发,探讨人如何理解、争取自由,又该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等子题。 王世伟说,《群众》受香港反送中运动的影响与启发,「充满了遥望、怜悯、同情,但《争》想进入群众运动最矛盾、核心的部分,混乱、暗黑、卑屈受辱,这让我们质问人生如何自由?」 「天赋人权」谁说了算? 本作发想于发生几件撼动全球的重要大事的2021年:英国正式脱欧、美国国会骚乱/拜登就任、缅甸军事政变与民众抗议等;隔年2月,俄罗斯坦克进入乌克兰境内,发动二战以来欧洲最大规模的军事袭击,引发全球能源危机、通货膨胀等问题,战火至今尚未停歇;6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否决女性堕胎权;9月,伊朗22岁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疑因违反头巾规定,被警察羁押期间死亡,触发大规模示威浪潮;而在2022年的最后几周,中国的「清零」政策同样引发罕见的大规模白纸抗议。 「这么多事情,让我们质问人如何生来自由?法律可以给予,也可以剥夺我们的权利。」国际上传来的这些新闻,对身处蕞尔小岛的王世伟来说是切身之重。他举例,去年他在法国为了申请居留证,除了准备大叠的身分证明文件,还耗尽了漫长的时间与心神,「我的自由是不被允许的。当我们每个人的身分被编码,一定要有护照、身分证,那所谓的自由到底是什么?中国是最明显的例子,人都进到系统,我们只是数字,只是单位。」 从Goblin Mode发展,处理「被动」身体 1980年次的王世伟,于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主修导演,毕业后,前往法国钻研剧场美学。旅法期间,以研究者、报导者身分解读、分析、研究表演艺术,于巴黎新索邦第三大学完成剧场艺术博士、硕士学业后,目前定期往返台法两国,现从事剧场创作、翻译、报导等工作。 《争》从王世伟移居他国的身分归属,与创作团队面对世界动荡、体制的规训与惩罚的具体感受出发,更进一步地聚焦在剧场空间中的权力关系,「透过演
-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声响创作者
李慈湄 在声音的世界里,愈不理所当然,愈令人著迷
声响创作是什么?或者,我们该回头问的是,声响是什么?所以这些创作者才会运用它来进行创作,而又与过去我们所认识的乐音、乐曲有何差别?制造出怎样不同的声音?这次,我们就让声响创作者李慈湄,透过文字,让我们展开另一种聆听。
-
巴黎
不想坐好看戏?请上台解放身体!
疫情过后,欧陆表演艺术界一扫社交距离的阴霾,邀请民众与表演者共享舞台体验。今年秋天在巴黎演出的3部作品以不同方式,让观众选择被动观看或主动参与,营造出多元且丰富的观演关系。 法国新锐导演戈瑟兰(Julien Gosselin)的新作《灭绝》(Exitinction),一开场就让人觉得误闯夜店。舞台中央的DJ播放著节奏强烈的电子音乐,侧台也供应免费啤酒,观众可以自由穿梭台上、台下,像是游走于舞池与包厢之间.经历了长达半小时的锐舞派对,观众才从硕大的萤幕上看到表演者跻身于热舞群众之中,揭开这场末日寓言的序幕。戈瑟兰巧妙地把参与观众化为背景,形塑作品要传达的堕落感与电影美学。 德国女导演苏珊娜.甘迺迪(Susanne Kennedy)则邀请观众一同挑战半世纪前的经典歌剧《沙滩上的爱因斯坦》(Einstein on the beach)。不同于罗伯.威尔森(Robert Wilson)融合复古风格与超现实意象,导演与视觉艺术家Markus Selg营造出横越远古社会和未来文明的仪式.长达3个半小时的演出中,观众可以任意登上旋转舞台,近距离欣赏歌队表演和投影装置,沉浸在真实与虚拟交融的宇宙。导演透过人工化的美学创造出炫目又迷幻的感官效果,带领大家迈入人类世的不确定感。 以《优雅的印度诸国》(Les Indes galantes)闻名的街舞编舞家Bintou Dembl在《G.R.O.O.V.E.》中带领观众游走于庞毕度美术馆,透过吟唱、电影、装置、街舞的多元交融,体现跨文化的魅力。剧末,舞者请观众一起上台、重复相同的姿态与律动。演出不仅瞬间成为嘻哈派对,更宛如一场集体的街头运动.Bintou Dembl透过鼓动的节奏勾勒出群体狂欢的气氛,建构出集体行动的壮观场面与震撼能量。
-
巴黎
巴黎秋天艺术节9月启动,2档限地演出为奥运暖身
巴黎秋天艺术节于9月初正式启动.去年甫上任的总监可和娜(Francesca Corona)特别策划2档免费的限地演出,成功结合表演艺术与城市空间,邀请民众为明年的奥运盛会提前暖身。 来自巴赛隆纳的双人团体El Conde de Torrefiel于露天公园呈现《超虚构计划一号》(Ultraficcin nr. 1),在夕阳与夜幕交替之际,观众透过12 X 6米硕大银幕上的文字投影及撼动音效,深入时空交错的故事情节:巴黎恐攻、难民渡海、坠机事故、公园内女子狂欢失足的意外。尽管整体演出让人有置身蚊子电影院的错觉,但现场不时出现呼应叙事内容的行动与场面:引领羊群穿越群众、摇晃树丛、扬长而去的车辆。El Conde de Torrefiel营造出徘徊在真实与虚幻间的剧场感,以理性阅读及感官接收,扩延观者的想像与感知。 义大利编舞家Alessandro Sciarroni则在20世纪初兴建的公共泳池,为巴黎奥运揭开序幕。《IRIS》融合游泳竞赛和阿卡贝拉合唱,让编舞从身体扩延至声音与空间。对编舞家来说,这座泳池宛若一种特殊仪式的场域,它让市民放松、重生、挑战体能极限,而且建筑结构可以产生如大教堂的回音,使人暂时放下城市烦嚣,徜徉在超越时空的神圣氛围。《IRIS》的表演者除了12位演唱中世纪宗教音乐的合唱者,还包含7位青壮年泳者,其中4名还是残疾人士。这并非Alessandro Sciarroni首次与身障者合作,2015年的《曙光》(Aurora),他已彰显「盲人门球」的舞动魅力.他从幼年起就被唐氏症阿姨照料,体会身障者即使能力或体力有所限制,但他们比一般人更想要超越自我。透过竞赛和演唱,Alessandro Sciarroni呈现出奋斗不懈的体育精神,体现奥运的荣耀价值。
-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巴黎:流亡艺术家工作坊 用实际行动面对难民危机
陆续涌进欧洲的难民潮,引发艺文界的持续关注,除了创作相关作品与邀流亡者上台演出,艾瑞尔.西贝儿与茱蒂丝.德波儿两位法国导演在今年九月成立了「流亡艺术家工作坊」,让来自于十五个国家、多达一百五十名不同专业领域的艺术工作者可以持续创作,并透过语言课程、心理辅导和法律咨询,协助他们能够顺利地融入法国当地文化、取得合法居留权,以重振自己的艺术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