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归真
-
特别企画 Feature
身体要在嘴巴的前面
我长期参与冉而山剧场举办的「冉而山国际行为艺术节」(LIPAF),该艺术节场域多于户外,曾在军营碉堡而后发现为考古遗址的七七高地,展开与历史、殖民对话的主题探讨。特别令我感到壮丽的是「Kahemekan花莲行为艺术展演」(2023)(注)在花莲水琏牛山呼庭的海滩集体步行,行为者于壮阔的山海之间创作。 相较黑盒子内的观看模式,观者的身体在行为现场成为行动的本身,一起移动、行走,打开了观者与行为者的关系,让我想要和观者一起去刺探日常、萃取生活现象,并跨域连结社会学与人类学分析视角,共同挖掘人与自然环境、文化议题等多面向之动态反思,激发更多可能性。 除了行为者,我也担任艺术行政。因台湾艺文补助现况,行为艺术的小众性质,容易陷入补助的非中心位置;行为艺术在表演艺术与视觉艺术关系之间的划界与不划界为何,我认为三方领域应共同继续展开讨论,如何思考当代台湾行为艺术的脉动与发展,在艺文计划的支持体系乃至当代艺术市场逻辑中,坚韧保有行为艺术抵抗及批判性,是需要面对并处理的课题。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场景3:山海的篝火
部落另类学校 行走溪谷 关系扰动 什么自然 文化采集 生命劳动史 守护与觉知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场景3:山海的篝火
速写第三届冉而山国际行为艺术节
在「酸屋」清晨6点起床,我赶著从台北搭自强号前往花莲,参加第三届冉而山国际行为艺术节。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场景3:山海的篝火
阿道.巴辣夫.冉而山:混浊有时,清澈有时
有一天,父亲带两个男孩工作,玛耀.卡卡拉望和巫纳.卡卡拉望,日正当中,口乾舌燥,父亲命两小孩到溪流舀水,却见溪水是浊的,回来,又被叫去看看,还是混浊的;父亲说,定有敌人在源头处搅混污泥,看到后,必击之毙之,取其蛋儿回来。(tangal:脑袋)(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