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江秀靜

發表文章 2 篇
  • 匈牙利布達佩斯合唱團將帶來具強烈民歌風的合唱之夜。
    台北

    仲夏夜之歌 一九九六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合唱,長期來即爲最普遍亦最生活化的一種音樂表現型式,由專業到業餘,娛人或自娛,在台灣便有大大小小數百個合唱團體,但直到一九九一年文建會主辦「國際合唱音樂節」才眞正引進系列國外優秀合唱團體。而今年八月,已成立二十餘年的台北愛樂合唱團將首度以民間團體身分主辦這次「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引進東歐、中歐、美國及南美洲的合唱團體來台相互交流。

    文字|江秀靜
    第45期 / 1996年08月號
  • 廣場音樂會轉播讓藝術的型式更爲活潑、自由。
    回想與回響 Echo

    廣場的回聲

    「廣場」一向是群衆活動的空間,人們在這兒交換休閒的心情、慶典的歡愉,以及政治主張。在各個城市的中心,廣場是居民精神凝聚的象徵。兩廳院前的廣場在解嚴後的初期,一直是街頭運動的必爭之地,近兩年帕華洛帝、雲門公演、慕尼黑愛樂音樂會、卡瑞拉斯的戶外轉播,乃至電資館閩南語懷舊電影的放映,使這個廣場揚溢著淸新的藝術氣息。在此摘錄兩則廣場音樂會觀衆的回響,在動輒以數萬計的廣場群衆中,他們代表了一部份聲音。

    文字|陳貞慧、江秀靜
    第7期 / 1993年05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比較後的城鄉界線→→劉育育:「地方不是城市的附屬」

  • 攝影手札

    時間地敘積

  • 特別企畫 Feature

    阿嬤以為他是蓋房子的→→陶維均:「你很難把人分類」

  • 舞蹈

    曾為《薪傳》記譜 舞譜專家雷・庫克1月中旬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