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漚 少年 àu siàu-liân》是用身體與聲音共構的腦內劇場,由五位風格獨具的新生代舞者與音樂家,在限制中尋找自由、在未知中練習冒險。
    舞蹈

    沉潛才會出味 《漚 少年 àu siàu-liân》以身體書寫時間詩篇

  • 位於地鐵站出口處的時間轉換器。
    焦點專題 Focus

    劇場裡的魔法與成長──《哈利波特:被詛咒的孩子》東京現場直擊

  • 關於戲劇的五四三

    戲長怎麼算?

  • 焦點專題 Focus

    當青年文學躍然舞台

    想像力、成長與靈魂交會的三場對話
PAR數位廣告買二送一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楊春江

發表文章 2 篇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舞蹈

    不斷Crossover的香港當代舞蹈生涯

    香港的文化身分,似乎不斷在演變,亦不斷從一個範疇跨越至另一範疇。其實,香港的現代舞蹈發展及其景觀,也一如這段文化歷史,每一代均不斷重新定義它的涵蓋範圍,並且從不同的跨界手法(crossover)演進中,擴展及至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香港藝術節製作屬於「香港」的「我的舞蹈生涯」,便不單只是為香港的舞蹈發展史建造一個里程碑,而是更真切地讓我們看見香港一直以來百川匯海的舞壇景象。

    文字|楊春江
    第170期 / 2007年02月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看《拉摩的異想世界》 體驗虛擬夢幻馬戲團

    法式舞蹈享樂主義—萌荷舞團

    「多媒體舞蹈」的第一準則,就是要舞台上每一樣能賦予動態的物件/料,都應被準確計算成為舞蹈編排的元素。在《拉摩的異想世界》中,蒙塔沃將人體變成動畫,影像卻變成舞者,互相映合於虛實交錯的萬花筒之中;藉助電腦動畫的合成特效,極盡天馬行空地拼貼誇張化各種現實元素,使得妙想天開的場景景觀應運而生。

    文字|楊春江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