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翔
-
特別企畫 Feature
聚思製造端:你我處在不同的亞洲
今年更名後,成立10年的「聚思製造端」,仍持續在空間營運、創作者扶植、節慶規劃及國際連結上盡心盡力。無論是過往共同發起的大稻埕國際藝術節,或持續耕耘的「東南亞當代表演藝術性別創作網絡平台」,作為台灣民間獨立藝文機構,聚思製造端期許從亞洲甚至東南亞出發,連結各領域藝術家的發展路徑,可說愈來愈鮮明。 藉與世界各地的製作人、策展人與機構的連繫,總監高翊愷逐漸關注到台灣藝術家對鄰近國家,始終存在雙向互動與認識的匱乏,進而反思:台灣之於亞洲,正處於何種關係?藝術家又該如何定位與布局? 藝術家眼中的亞洲 相較亞洲鄰國,如日本、菲律賓、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及泰國等,不少國家公部門藝文補助比台灣稀缺。然而,台灣的藝文補助機制與文化預算有部分的目標導向特質,當獲補助者受潛在的目標導向吸引時,往往會以成果產出來思考、執行。高翊愷指出:「從政策面來看,台灣文化優勢逐年攀升,但我們要與國際開展何種關係?是深化與鄰國結盟、合作,或不斷生產作品、輸出西方?思路不同會導向不同未來,也關乎自我定位與發展。」 而台灣藝術家常疲於申請補助、創製新作,再帶作品出國並強調「來自台灣」,這有別於缺乏公部門補助資源的鄰國(尤其東南亞地區)創作者們。「他們多從認識彼此開始,再積極尋覓合作關係並努力延續,因而國際視野與台灣有明顯差異。」換言之,台灣完善的補助機制,造就了一體兩面的處境:一方面穩健栽培藝術家,開發作品、走出亞洲;另一方面卻模糊了台灣與亞洲,乃至與世界整體的互動關係。
-
戲劇
劇場散步筆記:迷走在現場的觀察絮語
邀觀眾置身現場,或不坐固定位置漫遊欣賞,此展演形式早已不是新鮮出奇的演出類型。然而,《PAR表演藝術》2020年的觀察回顧曾提及:「移動╱漫步與地方╱空間,是走入後疫情時代的台灣下半年劇場生態的關鍵字。」指出當時因疫情趨緩加上國內旅遊復甦,相關創作似乎替悶在家中的人找到出口,有大爆發的現象產生(註1)。近兩年疫情起伏,去年又再度從高峰緩解,就近期演出而言,過去的觀察於現在來看仍相當適切。 伴隨過往環境劇場(environmental theatre)、漫步劇場(promenade theatre)與特定場域表演(site-specific performance)等形式在台灣已有一定發展程度,或搭上近年創生地方的意識引入與變遷,接連興起另一波在地節慶策辦熱潮。可發現到,遊走式演出與非典型空間的展演創作,近來格外受到歡迎頻繁出現。蓬勃發展之際,可從幾檔製作看出幾項清晰的實踐路徑。 觀眾親臨現場移動,多半不只是單純遊走,而是被納入演出考量,建構觀演意識重要的環節。某些甚或從中連結藝術節策劃宗旨,成為主辦單位、策展人或藝術總監部分的理念落實。致使,為何行走、何處停留、移動範圍及參與模式等規劃,隱含各式各樣先決的條件,考驗著創作者處理空間的切入觀點,及調度觀眾身體與思維協作的能力,以期帶來流暢、連貫並扣合作品命題與演出場域,全面性的觀演體驗。當觀眾不只是觀者,更是投身並交融於演出中,與作品、與節慶、與環境同在的一分子,那麼從「移動」方方面面的布局來反思這類展演形式的現況,將可一探在各種創作路徑下,藝術家究竟如何連結,並回應空間、命題與觀眾三者交互作用的關聯,以重新定義三者合而為一的整體經驗。 路徑一:玩味稀鬆平常的空間 由空間出發,是此類創作常見的起心動念。也許是深耕地方的團隊邀請,或源自創作者長期經營的形式與主題。對焦空間與人的關係,於某特定場域進行文史踏查、住民訪談,或可能在一定時間內蹲點生活,進而轉化當地風土與生活空間為創作文本,部署一道看似尋常卻耐人尋味的遊走路線展演作品。此路徑的曖昧之處,正在於路線沿途可能蘊含演出,更多的是非經排練的日常景觀也將一併納入。 近年活躍南部的「斜槓青年創作體」可謂此路徑代表。2019至2021年間,受屏東縣政府主辦「
-
特別企畫 Feature
向宇宙下訂單>>戲劇類
2020超親密小戲節《迴光城市》 2020/10/16-10/18 台北市大安區潮州街176號 受荷蘭Micro Festival的創作邀請,由飛人集社團長石佩玉與影像藝術家歐佳瑞共同創作《迴光城市》,藉由影像、物件、戲偶等元素來描述台北的不同面向,帶出這個亞洲城市的文化風貌。首演於2019年的荷蘭多德瑞特市,後於2020年超親密小戲節的古亭區登場。故事內容源於日常生活裡的「飲食」,藉由吃食╱烹調的過程來隱喻男女之間的關係,並將生活制約進行解構,提煉出異想而來的城市寓言。 推薦人 楊美英 作品規模迷你,開演前,觀眾看到現場牆面投影的城市景觀,於開演後被收納於一只皮箱內。僅管尺寸縮小了,卻也轉換觀演現場的空間感,同時,因此產生了聚焦的效果,變動、流轉的眾生相,反而有如被格放,多了可能細細玩賞的趣味。 20分鐘的演出,無任何語言,敘事手法融合了影像、即時影像、物件、偶、音樂等媒材予以複合,彼此並置、互動、交會,表現細膩而層次豐富。 表演文本內容,從觀眾熟稔的常民生活與空間記憶取材,並從中揀選或創造鮮明的視覺意象,諸如展演過程中琳瑯滿目的交通號誌、一段雙人騎車迎著風雨、紅白塑膠袋的静置畫面等,可說於方寸之間盛裝了觀眾日常經驗和身體性的共感,並進行再發酵、奇異化,轉換人們看待生活、城市空間的原有視點,打開新的想像、或自我省視。 《迴光城市》(A Suit Case of Taipei),是2020年超親密小戲節「古亭區」路線的三個作品之一,維持「Close to You」策展多年一貫的小空間、近距離的觀演模式,不尋常的是,彼時,受到Covid-19 疫情影響,全球已經突破3700萬人確診、107萬人死亡,整體社會瀰漫著一種不安,大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狀態。 此刻的回顧,備感作品中看似瑣碎的城市景觀交通、男女飲食情愛,在叨絮的軌跡中,滋滋有味,打造出富有異想靈光的日常,發出透光的溫度。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kanshooryokoo)當你前往南方我漫長的憂鬱變成一座用遺忘構成的西伯利亞》 202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