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澤濠
-
特別企畫 Feature
社會X政治X經濟X哲學的自由面面觀(三)
菲利浦.佩蒂特:非宰制的自由 菲利浦.佩蒂特(Philip Pettit)是出身於愛爾蘭的道德與政治理論學者,目前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人類價值中心的教授。 佩蒂特在1997年出版的《共和主義》(Republicanism)一書中提出了第三種自由觀非宰制的自由(Freedom as Non-Domination)。他讓我們想像一個自由的奴隸,這個自由的奴隸有一個善良的主人,這個主人不會限制或干涉奴隸所做的事,也會提供奴隸各種資源去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還會鼓勵奴隸時時去反思他正追求的目標是不是他真心認可的,並提醒他要保持批判的心態。 上述情境中的奴隸不但擁有充分的消極自由,也有充分的積極自由。但基於他奴隸的身分,他仍在某個重要的意義下是不自由的,因為他實際享受的自由並未受到保障,他是否能享有消極和積極自由全在他主人的一念之間。派蒂特將此種不自由稱為宰制當一個人在某方面的行動自由可能受到他人任意地干涉時,即使目前尚未受到任何干涉,他仍處在他人的宰制之下。 除了在主奴關係中的奴隸是如此外,在極權統治之下人民亦如是,甚至在一個民主的社會中,如果立法制度允許多數族群制定壓迫少數弱勢者的法律,或者允許警察可以無條件地盤查公民時,這些也都算是一種宰制,都算是對自由的侵害。因此如何透過完善的制度設計來防止對自由的可能侵害,可說是非宰制的自由觀所關注的重點。
-
特別企畫 Feature
社會X政治X經濟X哲學的自由面面觀(四)
朱迪斯.巴特勒:解放的自由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是一位美國的後結構主義思想家,關注女性主義與酷兒理論,以及相關的政治哲學和倫理學,近期的學術思想集中在對猶太復國與國家暴力的哲學反思,也在參與抵制以色列政府的政治行動。 巴特勒最著名的理論貢獻是其透過「性別展演」(gender performativity)的概念提出嶄新的個體慾望、主體建構與性別常規(gender norms)理念。這些在生活中一再出現的展演逐步鞏固性別認同,最終型塑出看似合理客觀的「性別常規」,成為規範我們在社會中如何行動與表現的規範來源。 在巴特勒之前,許多性別研究學者對社會性別(gender)主張建構論,協助我們看見性別角色在社會中並非自然存在,而是權力運作下的產物,這樣的主張背後也隱含著透過行動挑戰社會建構的政治必要性。巴特勒則指出,不僅是社會性別,生理性別以及人類慾望的意義也都是透過話語系統展演出來的。很多經驗缺乏適當的主體能動去說它或展演它,因為能動性同時也是性別展演的一部分。進一步來說,權利的主張本身也必然是一種性別展演,於是,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具有脆弱性(precarity),成為沒有權利主張權利的人,或者有些人必須在主張權利的過程中不斷剝削與殖民自我,方能成為被看見的公民。 巴特勒的分析提醒我們:唯有理解這些體制內的霸權與建構,我們才有機會在體制中找到顛覆的方式,並在這樣的日常實踐中改寫各種污名,覓得從體制壓迫中解放的自由。